奇瑞长城在澳召回 我国汽车业标准规范存缺位

  2012年8月中,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发布了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两公司在澳销售产品的部分发动机及排气垫片中含少量石棉的警示公告,ACCC组织责成相关企业对含有石棉物质的产品实施召回。虽然ACCC没有对长城和奇瑞的车辆作出强制召回的处理,但是两家企业仍然采取了主动召回和更换部件的处理方式。此次,两家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召回车辆的总数在2.375万辆。

  根据ACCC发布的公告,在本次召回中,长城品牌的车型主要涉及SA220、V200、V240、X200、X240系列车型,召回总量为2.15万辆;奇瑞的车型主要为J3和J11车型,召回的数量分别为500辆和1750辆。

  从中国汽车实际出口的状况看,此次召回是自主品牌汽车,首次在海外市场的大规模召回,这在国际市场备受关注。与这种情况相反,在中国本土市场,自主品牌企业涉及召回的案例非常罕见。两者相比,此次长城与奇瑞的召回引发了业内诸多讨论。围绕两家自主品牌的召回,本报汽车研究院与盖世汽车网进行了联合调查。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2年8月20日至8月26日,参与人数1810人。

  缺位的行业标准

  中国缺乏系统的汽车技术标准与规范,或者说是标准与规范的执行环境差,而导致企业对这方面的重视严重不足,是最为根本的原因

  长城与奇瑞在澳大利亚召回的原因是,它们使用了当地严格限制的石棉材料。召回信息发出后,两家车企均表示是由疏忽导致。长城表示是没有注意到当地的法规,而奇瑞则称是零部件配送错误。

  其实,石棉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诸国就限制使用,到20世纪末包括澳大利亚在内许多国家已全面禁用石棉材料,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长城向澳大利亚市场出口的时间为2008年。因之,有推测者认为,无论长城是否提前知悉,都说明企业对技术标准与规范的重视意识不够,而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汽车业缺乏标准与规范。奇瑞的解释更是说明了这一问题,零部件配送错误表面看是企业管理的低级失误,但背后依然是对标准、流程以及技术法规等重视不够的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约41%的参与者认为中国缺乏汽车技术标准与规范是召回发生的根本原因,有34%的业内人士认为是出口企业对当地标准与法规人士不足所致。另有20%的人士认为自主品牌本身的技术质量标准不够高,导致产品质量满足不了出口市场要求,才是造成召回缺陷的根本原因。在对部分业内人士进行线下访谈时,他们更多的认为,中国缺乏系统的汽车技术标准与规范,或者说是标准与规范的执行环境差,而导致企业对这方面的重视严重不足,是最为根本的原因。

  以石棉为例,目前中国只是禁止在制动器中使用石棉材料,但仍未禁止在其他汽车零部件上的使用。这导致中国本土企业对自身技术质量标准要求不够高,或者对他国市场技术法规的忽视。

  目前,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最大优势是价格,因此在成本控制上下足功夫,甚至不排除铤而走险的做法。石棉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隔热材料被汽车厂商采用也就不足为奇了。亦有“阴谋论”者认为,长城、奇瑞几年前就进入了澳大利亚市场,当地政府理应早该发现问题,选择在他们发展势头正劲时警示,有打压外国车企的嫌疑。

  目前,中国汽车的出口集中在对环保与安全要求不高的新兴市场,几次向发达市场发起的进军都以失败告终。其中,部分企业的进军计划,因在安全碰撞测试中取得零星的最差成绩而直接夭折。截至目前,海外市场对中国汽车的低质低价的印象并没有实质的改观,召回可能引发更广泛的质疑与不信任。

  在获悉澳大利亚ACCC的警示之后,长城汽车立刻发表了“长城汽车关于部分产品垫片中含有少量石棉问题的声明”。同时,长城汽车澳大利亚的经销商已通过信函形式通知了受影响的车辆车主。奇瑞汽车也很快便宣布对澳大利亚市场的车型进行召回处理,并坦然发布召回原因。这两家企业的态度,使得消费市场对其有较为理性的认知。

  尽管此次召回关注度较高,但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它给中国汽车出口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并不大。约54%的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此次奇瑞与长城的反应积极,召回处理得当,事件的影响并不大。不过,也有32%的参与者认为此次召回会影响中国汽车品质形象,会给中国出口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另有约14%的人数认为这一事件是否会给中国汽车出口带来负面影响较难判断,选择了不好说。

  近两年来,由于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放缓,加之竞争激烈,在外资的强大攻势下,自主品牌份额持续下滑,许多企业出现了经营困境。在此背景下,出口成为了一些企业谋求突破的战略要点。此次长城与奇瑞的召回,理应引起行业内的反思。33%的人士认为“练好内功是成功国际化基础,否则可能摔得更重”,“自主品牌需联合相关机构制定可国际化的技术标准”也获得了24%人的投票。另有20%的参与者认为此事还说明了车企在海外扩张时应控制节奏,不可盲目攀比出口销量。

  目前,不少自主品牌在通报销量时,由于国内市场成绩平平,便重点强调其出口业绩的成长性。事实证明,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与客户,反而可能带来风险。

  中国式出口的危机

  目前,中国汽车的出口集中在对环保与安全要求不高的新兴市场,几次向发达市场发起的进军都以失败告终

上一篇:外资房企悄然撤离中国楼市 全年投资或现腰斩
下一篇:智能电视应用程序探索下载收费 开发商难盈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