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类贷款考验各方智慧 银行用时间换空间

  钢贸类贷款依然在考验着相关各方的解决智慧。一方面,钢贸类贷款对银行的资产质量构成一定威胁;另一方面,如果银行收贷抽贷,又将扩大钢贸商“创面”,进而使得贷款质量可能更加恶化。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在江苏无锡调查获悉,目前无锡地区涉及钢贸类银行贷款规模超过200亿元;其中交行和建行占比最高,两家银行合计占比超过一半以上。

  而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当地各钢贸类担保公司已经出现了3亿多元的代偿。

  “我们希望央行和银监等部门让银行对钢贸市场不要大规模收贷和压缩信贷规模。”无锡当地一位担保业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而当地多位金融界人士和涉及钢贸类贷款的银行人士则对本报记者称,“用时间换空间”,“只能尽可能扛过去”。

  截至2012年8月底,无锡地区银行贷款余额7825亿元,比年初增加546亿元;不良贷款余额74亿元,比年初增加18亿元;不良贷款率0.95%,比年初增加0.19个百分点。

  银行期待行业回暖

  “只能尽可能扛过去,等到钢铁行业有所回暖。”一家中资行无锡分行对公业务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单个银行已经暴露的钢贸类问题贷款规模“都应该在10亿元以下,或者比想象得要少”。

  该相关负责人称,在无锡地区并没有特别大型的钢贸企业,而且货物的质押率很低,通常只有三至五折,所以银行给钢贸企业的贷款一般是几百万或几千万。

  一名当地接近监管部门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也说,目前无锡地区涉及钢贸类的银行贷款规模超过200亿元,交行和建行占比最高。

  该人士说,接下来银行主要通过三个方法来解决:一是对于有真实经营背景、只是暂时处于困难的钢贸企业要尽可能支持;二是对于那些“问题”钢贸企业,只能尽可能处置抵押的资产,收回一点是一点;三是对于“跑路”的钢贸老板,通过公安部门介入控制调查。

  “运用展期来处理钢贸类贷款的并不多。”这名接近监管部门人士说,主要因为贷款展期后,一般情况要被列入关注类,之后可能继续降级为次级或可疑,这会使得银行报表“不好看”,甚至增加银行的不良拨备计提。

  他继续说,为了尽可能避免贷款纳入“不良”范围,银行会尽可能对存量部分进行转贷,也有担保公司“私下为客户归还银行贷款”,或者通过小贷公司进行“过桥贷款”。“只要银行能‘转通’贷款,监管部门很难从账面上查出问题。”他还说。

  而前述中资行无锡分行对公业务相关负责人也称,目前银行大多主要从担保方式入手,“尽量把能拿回来的资金拿回来,拿不回来的坏账只能在银行内部慢慢消化”。

  “此外,对存量客户更换贷款模式,比如原本期限一年的贷款,变为以半年为周期的放款,先放半年贷款,银行看一下企业情况再决定要继续放贷还是回收贷款。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的收紧非常明显。”该负责人继续说。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的处置方式已经开始让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受到波及。“有个别银行客户经理和钢贸老板一起与典当行商量借款,但等到获得过桥贷款之后,银行还是不愿续贷。”无锡当地一家知名典当行董事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该典当行董事长还称,在现在环境下,典当行和小贷公司的业务需求明显增多,但很多不敢做,市场反而在萎缩。

  前述无锡当地担保业资深人士则对记者说:“希望银行能继续保持当前信贷规模,对正常经营的商户续贷,采取灵活措施确保及时转贷,降低商户融资成本;并对钢贸类贷款临时取消存贷汇票,不要再推销、摊派理财产品和收取各种非正常费用。”
 

  担保困局

  “(无锡)非钢贸类融资担保行业运行情况相对正常,但钢贸类担保公司的系统性风险可能会显现。”无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称“无锡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近日在该市融资担保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该负责人还说,建议央行和各家商业银行采取允许适度逾期的政策,给担保公司代偿一定的宽限期,直到不良记录进入征信系统。

  本报记者从无锡经信委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已发生代偿金额1.95亿元,代偿率为0.56%。“实际发生的代偿额估计比1.95亿元还要高很多。”上述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称。

  而在2011年全年,无锡的融资担保机构累计发生代偿为6229万元,代偿率仅0.09%。

  记者多方了解到,在无锡50多家钢贸市场,除3~4家由无锡和福建籍商人共同开办外,其他均为福建籍商人开办,2011年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500亿元。去年底,无锡市内分布在43家钢贸市场的56家钢贸类融资性担保公司,其在保责任余额262.86亿元。

  “去年以来钢材价格一路下滑,据我们调查,各市场平均90%左右的商户处于亏本经营状态。”上述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而资金主要依靠银行信贷。

  在他看来,这就引发了问题:一是自身经营资金流入减少;二是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规模压缩;三是高额财务成本导致资金大量流出;四是下游行业经营困难,商户很难及时收回货款,大量资金沉淀;五是短贷长用,相当比例的商户因为从钢贸上无法盈利而转投房地产、餐饮娱乐等;六是参与期货、民间高利贷甚至赌博。

  “今年一季度开始,商户信贷资金的还款风险开始集中体现,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各钢贸类担保公司已经出现了3.68亿元代偿。”上述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称。

  而前述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则对本报记者说,无锡的银行钢贸类贷款或在今年9月份开始,尤其第四季度迎来较为集中的还款期。

  本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末,无锡市融资担保公司在保责任余额比年初下降42.85亿元,同比下降4.37%,“一方面因为银行对钢贸类担保公司的信贷规模有所压缩,另一方面则因为有11家融资担保公司没有通过许可证年检,不再纳入监管统计系统。”上述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上述11家被取消资格的公司中,有10家为钢贸类担保公司,其中有5家基本没有开展业务,3家涉及相关钢贸市场已经停业,另2家有部分担保业务但在保余额总量不大。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曹金玲

上一篇:外资快递入华引蝴蝶效应 民营快递高端梦碎
下一篇:橡胶回收行业求变:引进新技术VS打破旧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