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平台兴起 良莠不齐亟待监管规范

  P2P贷款模式最近两年在国内日渐兴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作为民间借贷的一种新兴互联网渠道,P2P网络借贷平台目前仍面临法律法规缺失、政府监管空白、商家资质良莠不齐等问题,亟待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和规范,推动行业健康运行。

  P2P信贷“傍”网而生

  所谓P2P贷款,就是点对点信贷平台,即个人利用网络平台将自己的闲置资金(抑或出于投资目的)出借给资金短缺者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其实就是民间借贷由“线下”发展到“线上”的网络版。

  据业内人士介绍,通过P2P网络贷款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获得信用评级、发布借款需求、快速筹得资金,也可以把自己的闲余资金出借给有资金需求的个人并获得良好的资金回报率。而P2P贷款平台则通过促成交易收取佣金来获利。

  随着P2P贷款模式的悄然兴起,近年来国内迅速涌现出大批网贷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上规模的网贷公司已有200多家。这些平台迎合了小额资金拥有者强烈的投资理财欲望和小微企业、小额投资者的融资需求,从而获得快速成长。

  记者近日从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首家P2P小额无担保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获悉,公司成立5年来已累计产生了超过4亿元的交易,注册用户达到120万。今年4月份,在上海市工商局的支持下,拍拍贷还正式取得金融信息服务资质,成为国内P2P网络借贷行业内第一家拿到金融信息服务资质的公司。

  P2P网络贷款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金融巨头的关注。比如平安集团就搭建起人人贷平台,通过旗下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公司推出“稳盈-安e贷”借贷服务产品。

  破解融资难题 推动利率市场化

  央行不久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持续回升,但贷款余额仅占全部企业贷款的28.2%。这显示小微企业从信贷所得份额依然较少,融资成本依然较高。

  与银行信贷相比,P2P网络贷款模式的吸引力在于,一是直接透明,出借人与借款人直接签署个人间的借贷合同,一对一地互相了解对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等;二是在P2P模式中,出借人可以对借款人的资信进行评估和选择,信用级别高的借款人将得到优先满足,其得到的贷款利率也可能更优惠。另外,出借人将资金同时分散提供给多个借款人,风险获得较大程度的分散。

  7月12日,一位浙江淘宝卖家在拍拍贷上发布了总额为2万元的贷款信息,仅在1小时内,就有73人投标,并完成满标。这起案例完成速度快,贷款年化利率也仅为18%。在拍拍贷上,随着借款人信用等级的提升,借款的利率还将逐步下降。

  而另一方面,对持有资金的出借人来说,选择P2P网络贷款平台,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可以获得相对更高的年化收益率。比较可以发现,2011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年收益为3.5%,国债为3.85%,银行理财产品4%-6%;而一些P2P网络平台的年收益约为15.82%。

  “民间借贷的高利贷顽症,症结在于资金供需失衡,以及信用信息不对称,导致借贷双方都蒙受其害。”拍拍贷CEO张俊表示,而在一个公开透明的借贷平台上,有信用的人可以得到低利息的奖励,而拥有资金的人也乐于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出借给高信用的客户。
 

  亟待加强监管和规范

  P2P贷款凭借其竞争优势蓬勃兴起,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行业存在法律法规缺失、政府监管空白、商家资质良莠不齐、容易引诱经济犯罪等问题。而对出借人来说,最大的担心还是P2P网贷平台的风险,一旦网贷平台因经营不善亏本倒闭或者负责人卷款潜逃,出借人或将血本无归。

  今年6月,一家号称“国内最大最安全的网络借贷平台”“淘金贷”在上线两天后,就卷走百万元跑路了。6月12日,兰州警方将犯罪嫌疑人郭某抓获。该起案件也给正“野蛮生长”的P2P行业造成恶劣影响。

  针对P2P贷款行业可能存在的风险,中国银监会2011年9月份曾专门发出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指出人人贷中介服务主要存在“业务风险难以控制、监管职责不清、信用风险偏高、贷款质量远远劣于普通银行业金融机构”等问题和风险。

  据一家P2P贷款平台负责人介绍,目前P2P贷款全行业都需要“第三方资金托管”服务,但银行部门一般以“资金额太小为由”拒绝,或者因为托管服务需要付出较大的“监管和审核”成本而不愿意接手。

  张俊表示,希望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制定出公允的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的运行。“行业正名、行业规范是我国网络小额借贷产业最迫切需要的政策支持。”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高少华

上一篇:马云看好房企绿城涉足电商 建材迎来B2B时代
下一篇: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潮:家族企业成并购热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