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海鑫集团李兆会的传承人格分析

20141118032808116.png

  10年前,父亲李海仓意外遇害后,李兆会接管家族企业海鑫钢铁大权,被视为二代接班的代表备受关注;10年后,海鑫钢铁负债累累,到了破产重组的地步……家族企业传承研究者吕元栋用全新的工具和理论、从全新的角度进行解剖,分析这个一波三折的传承案例背后的得失,以及中国大陆家族企业能从中吸收的各种教训。

  海鑫钢铁“交接班”

  山西海鑫钢铁由李海仓创办于1987年,因为抓住了市场机遇而迅速壮大,从一家启动资金只有40万元的焦化厂,扩展到钢铁冶炼、锻造领域,到2003年已经成为山西最大的民营企业,位居全国钢铁企业排行榜第34位。持股90%的创始人李海仓也因此成为大名鼎鼎的山西首富。

  2003年1月22日,李海仓因经济纠纷,在自己的办公室被人杀害,时年48岁。由于生前没有立下明确的遗嘱,李海仓去世后,谁来掌管总资产40余亿的海鑫钢铁成为重中之重。李海仓有兄弟6人,他排行第三,除了最小的弟弟李文杰当时在海外留学,其余兄弟曾经或正在海鑫钢铁任职。其中,大哥李天仓是创业元老之一,但是在2002年与另一元老侯岚云“退居二线”,另一元老辛存海时任集团副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李海仓五弟李天虎担任集团总经理。此外,李海仓还有一双儿女,他遇害时,22岁的长子李兆会正在澳大利亚求学。作为创始人,李海仓持有海鑫钢铁90%的绝对控股权,因此在继承问题上,李海仓独生子李兆会是第一接班人基本没有异议,副董事长辛存海对外表示将辅佐李兆会“尽快成长”。2003年2月18日,李海仓去世28天后,李兆会当选为海鑫钢铁董事长。

  鉴于李兆会缺乏管理经验这一事实,海鑫钢铁专门成立“总调度室”,实行集体决策和集体领导,其中副董事长辛存海、总经理李天虎均是“总调度室”成员,握有实际决策权。海鑫钢铁还专门设立了监事会主席、副主席两职,分别由李兆会的爷爷李春元和母亲担任。这样的安排,有可能是为了弥补李海仓去世后造成的“权力真空”,为李兆会“保驾护航”。

  李兆会时代

  李兆会接班后交出的“成绩单”颇为亮眼:2003年,海鑫总产值超过50亿元,上缴利税超10亿;2004年,海鑫总产值70亿元,利税12亿元,为中国民企“第一纳税大户”。

  与此同时,在爷爷李春元的支持下,李兆会进行密集的人事洗牌,试图掌握家族企业的实际控制权。辛存海、李天虎分别担任副董事长和总经理,分管海鑫集团的外部和内部事务。李兆会利用他们之间既有的嫌隙,拉拢一方,打压一方,先后将握有实权的二人排挤出局。

  2003年6月,李兆会批准五叔李天虎辞去海鑫集团总经理职务,将海鑫集团下属的海鑫水泥厂交给他打理,海鑫水泥厂后来变更为李天虎的私有企业,李天虎在海鑫集团的股份被撤出。2004年春节后,副董事长辛存海成为海鑫集团驻太原办事处负责人,不久即离职。

  李天虎辞职后,李兆会任命与自己关系良好的六叔李文杰为海鑫集团总裁,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妹妹李兆霞做自己的董事长助理。李兆会亲自管理海鑫集团大约只有二三年的时间,之后兴趣发生转移,进入股权投资领域,把海鑫集团的管理权移交给六叔李文杰。

  2006-2007年间,海鑫集团响应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号召,关停一批落后的炼钢厂和炼铁厂,同时投资60亿元打造230万吨产能的板材厂。但是随后几年,由于铁矿石原料价格上涨,而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导致钢铁成品价格下滑,海鑫无法偿还债务,多次停产、停工。

  2010年,李文杰离职后,26岁的李兆霞成为海鑫集团总经理,负责管理钢铁业务。2014年,海鑫集团爆发债务危机。据《财经》(博客,微博)杂志调查,“海鑫现有负债及对外担保数字为104.59亿元,而整个海鑫集团的账面资产仅100.68亿元,这意味着其负债率超过100%。”

  分析:李兆会的传承人格是怎样的?

  2003年,刚刚接班的李兆会以24亿人民币身价,进入“胡润百富榜”第19位,为山西首富。第二年,掌握实权的李兆会斥资6亿元,进入资本市场,先后受让民生银行、华观科技等上市公司股权,成为两家企业的大股东。2007年,又买进中国铝业、益民商业、华电国际、兴业银行等上市公司的股票。这一系列股权投资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大牛市而水涨船高。2008年, 李兆会以125亿人民币进入“胡润百富榜”32位,与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并列。

  李兆会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一定程度的拓展业务的热情、较高的债务承受能力,以及对“高风险、高回报”业务的偏爱。在经济形势上行的时候,李兆会使用家族资金进行大量的股权投资或业务拓展,甚至不惜承担较高的债务压力,为家族财富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笔者认为,李兆会的主导传承人格可能是“挑战型”,对应的传承生肖为“狼”。具有这类传承人格的第二代,希望自己能够超越父辈,这一点在李兆会身上表现明显。

  进入投资领域后,李兆会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在北京、上海两地,每次回山西闻喜县老家,都有专属的私人飞机接送。李兆会拥有一个奔驰车队,还曾以200辆豪车迎娶女明星车晓,第一次婚姻结束后支付给对方数亿元的“分手费”,第二任妻子也是一位女明星。

  根据以上公开信息,笔者分析认为,李兆会辅助传承人格可能为“魅力型”,对应传承生肖为“孔雀”。研究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具有“魅力型”传承人格的第二代,有很大可能从小感觉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和肯定,导致他们内心无法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以至于成年之后心理可能比较脆弱,着眼于短期目标,急于求成,希望用外在的成绩和个人形象包装来证明自己,因而会选择那些短期见效的项目或业务进行短线操作,比如高杠杆和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等,对于长期经营的传统行业兴趣不大;他们倾向于在行业高峰期大举扩张,忽视潜在的债务危机。个人生活中,他们大多乐于彰显财富带来的丰裕物质,并喜欢与娱乐界人士保持关系。

  总而言之,传承人格以“挑战型”为主导,“魅力型”附属的下一代,需要有效的家族治理和制约机制来制衡或对冲传承人格中的“短板”。在传承人格理论里,最有可能令到家族企业和家族财富在一代人里面严重损失的就是这一类型。

  启示:“小家族、大企业”如何治理?

  一、对于大多数家族企业而言,家族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家族资产,也是最容易出现争执的家族财富,第一代在世的时候,应尽早确定家族企业所有权,以防止不可预知的意外情况发生。

  笔者建议,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采用家族信托的形式来界定家族企业所有权,对于珠宝、古董、字画以及其它名贵收藏品等不能注册所有权的家族有形资产,可以用设立遗嘱的方式明确归属,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物品的收藏地点需要是有诚信的第三方专业机构。

  具体到李海仓家族,李海仓所持90%海鑫钢铁即是家族财富的主体,在家族信托里有不同的资产分配方案:

  1、李海仓妻子(如果她是一个商人)代持90%股权,等她去世之后,以一定的比例分配给两个孩子。

  2、李海仓妻子、儿子、女儿各持一定比例的股权,妻子去世后再向两个孩子分割所持股权。

  笔者认为,不论采取哪一种资产分配的方案,李海仓妻子在分割股权的时候,应该保证李兆会在商业经验成熟之前(或35岁之前,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分到的股权,与辛存海、李天虎等元老(或妹妹李兆霞)、高管所持有的股权数量基本接近,而不应占有压倒性优势。这一建议的出发点是为了调整股权结构,令到初出茅庐的李兆会与经验丰富的李天虎可以平等对话,听取各个层面的建议,而不是他一个人拥有90%控股权,把所有有商业经验的元老辞退或者调走,使他的核心团队只剩下经验尚浅的妹妹李兆霞和叔叔李文杰,进而自行其是地做出高风险、高借贷的商业和投资决策。

  二、设立家族理事会等机构,对于涉及家族财富管理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调解。家族理事会应避免成为“一言堂”,应听取所有理事会成员的建议,尊重不同的声音。家族理事会当中,每个成员之间的股权基本接近,才可以确保以上条件成立。否则如果一个人占有大多数股权,那么其他人对他没有制衡权,开什么会也没有实际意义了。

  三、适当向元老或高管配股,完善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避免决策失误导致财富损失。作为创始人,李海仓在海鑫钢铁占有90%的股权,而其他元老或高管一共持有剩余10%的权益,从持股量来看,后者在身份性质上更多是作为职业经理人,而不是创业伙伴。这种股权结构并不合理,因为利益相关度较弱,无法激发小股东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无法保证创始人李海仓去世后,他们依旧忠心耿耿于海鑫钢铁和接班人李兆会。

  四、对于具有一定风险的投资项目,可以采取和私募基金合作的方式进行,不建议全部使用家族自有资金,并将债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长期债务、短期债务加起来的负债率应不超过70%。

五、建议将家族财富和家族企业尽量分开管理,当家族企业出问题的时候,可以保全家族财富。海鑫钢铁今天遭遇严峻的债务危机,是许多因素共同造就的结果,而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李兆会没有明晰产权的意识,把家族私有财富和家族企业资产捆绑在一起,把个人主导的股权投资与家族企业的业务拓展混为一谈,没有从资产保护的角度分割处理,以致于家族企业以家族财富为支撑大举扩张、借贷,家族财富则被拖入家族企业的“债务黑洞”。

文:吕元栋,香港吕明才家族的第三代成员,传承人格TM的创始人,乐谐家世首席家族传承讲师和顾问。

上一篇:【公司治理】深度解析Uber业务与营收模式
下一篇:【公司治理】从制度变迁看荣氏家族企业传承的挣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