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为何钢铁只卖出白菜价?

 中国董事局网  每斤1.6元,这不是超市里白菜的最新标价,而是上半年我国钢铁的价格。

 
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少见的,究竟是什么让中国的钢铁业一步步走向了目前的状态?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1-7月,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2.7%,增速较去年同期已经是下降了4.4个百分点,意味着产能淘汰开始起到作用。但与此同时,产量的增长却没有完全止步。前7个月我国4.8亿吨的粗钢产量,仍然还是占据了全球总量的半壁江山,比例超过50%。
 
一边是产能过剩引导的价格暴跌,另一方面则是绝对量仍然在不断扩张的现状,这两个大相径庭的数据之间暴露的,正是钢铁企业需求和“控制人”需求的错位。
 
企业的最上层控制人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在钢铁为代表的多个行业里,地方政府的需求,或者说地方政府官员的需求,与企业是脱节的。
 
现代企业的需求无非是盈利,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企业是否盈利并非其官员考量的第一标准,官员考核看什么?看GDP。而GDP对应在类似的企业上,实际上就是产能。
 
因此,我们看到最近几年,地方钢企扛着巨大的亏损,卖得越贱越扩张,越扩张钢价就越贱。
 
为什么最近几年节能减排、产能淘汰推进缓慢,就是源于此。一方面,地方政府监管不力,导致了大量零环保成本或者低环保成本的企业,在利润上压制环保设备做得很好的钢企。
 
目前国内环保较好的企业每吨钢材成本在120-150元,而基本没做环保的钢企,吨钢环保成本则维持在30元左右。这种结果,再加上地方政府的监管不力甚至是人为的逆向淘汰,造成了环保达标企业干不过不达标企业,按规定缴纳员工福利的企业抗不过“奴工”企业。于是,环境越来越差,专业人员越来越少,价格战成为唯一的出路。
 
说逆向淘汰并不夸张。河北作为我国第一大钢铁省份,在国家出台产能淘汰政策之后,每年都出现瞒报粗钢产量的现象。前年,这一数字达到5000万吨。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方面是保留产能——对应的实际上就是地方官员的GDP考核。而另一方面,瞒报产量实际上就可以有效地压缩环保成本。
 
可笑的是,中国类似的事情发生并不仅仅局限于钢铁业。
 
01年,我国电解铝产量世界第一,到了09年国务院颁布《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当时明确指出,三年内不新建、不扩建。结果如何,03年的500多万吨产能到07年硬是翻倍到1200多万吨,09年政府宣布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后,当年电解铝产能仍然出现25%以上的增长,到2010年底产能达到了2300万吨,2011年突破2500万吨。23个在09年下马的项目全部违规上马。这背后体现的就是地方政府考核标准和社会以及企业需求的严重脱节。
 
地方官员只看GDP,企业生死不入我法眼,同样的,社会经济所考虑的成本因素,同样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地方政府主导下的经济模式,有了诸多赔本赚吆喝而且吆喝得越来越响的违背经济学常理的现象。
 
这种模式下,我们中国势必要进入低价低质的恶性竞争状态。就像PPI的连续回落,好几年一直是负值,为什么?好事的人以为这是中国要进入通缩了,而实际上, PPI也就是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回落,单纯的是因为中国地方政府主导下的畸形工业品模式:原本在亏损的过程中,就需要减产,以此来保证价格,但是因为GDP考核之下的规模需求,钢企在价格下跌的同时,继续不断扩张产能。最终,在看得见的手过度干预下,市场主导供需的作用越来越弱。PPI的回落,显示的就是这种模式下,市场因素力不从心的现状。
 
想要救中国的制造业和重工业,并非几个红头文件可行,这其中首先需要的就是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打破政府公司化的现状,让政府之手退出市场,抑制GDP考核模式下,地方政府对于产业的非市场化干涉。
 
钢企如此,其他企业亦然。   
 
(评论员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频道的观点,转发必须注明来源于个人,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评论员:许一力
上一篇:集体何往?
下一篇:顶新制油公司董事长遭声押 黑心油案情升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