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千亿解禁将至: 资产负债率攀高 王卫清仓自发债

年终将至,顺丰快递正面临着新战略的抉择,而背后是抢占“三通一达”四大快递企业市场份额的野心。相较于通达系的加盟模式,顺丰的直营模式则相对重资产,其好处是更有时效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也为顺丰在行业赢得了更多的品牌价值,但随着通达系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和时效的提速,相对重资产的顺丰也面临着更大的经营压力。

12月19日,顺丰发布最新月度业绩数据,上月快递单价跌破20元至19.69元,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月单票最低价,单票收入同比下滑15.53%。与此同时11月业务量5.68亿票,同比增加47.92%;近三个月,顺丰控股(37.750, -0.15, -0.40%)单票收入下滑幅度行业最为明显,同时业务量的增加也最为显著。

2016年也被外界称为快速上市元年,快递行业通达系、顺丰等龙头企业相继筹备或完成上市,在资本的助推下,快递企业纷纷提升市占率。今年三季度,顺丰与通达系相比,顺丰由于一直布局时效产品,市场份额一直很难占领优势,中通、申通、圆通、韵达和顺丰分别为18.9%、12.6%、14.5%、16.1%和7.6%,但由于快递市场同质化竞争突出,市场份额格局随时可能被打破。

在盈利能力方面,快递业的价格战有愈演愈烈之势,低价竞争的局面导致通达系单票毛利出现下滑,顺丰毛利承压。三季度,中通毛利率同比下降1.6%至31.8%,圆通下降0.62%至12.48%,申通下降5.83%至11.99%,韵达大降14.34%至14.38%,顺丰则上升0.9%至19.31%。

正面交锋通达系 有同行扣非净利接近顺丰  

 

前三季度,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39.1亿件,同比增长26.4%;业务收入5271亿元,同比增长24.1%,行业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面对市场份额的现状,上个月顺丰选择在电商领域与通达系开始正面交锋。11月25日,唯品会对外宣布将终止旗下自营快递品骏的快递业务,并委托顺丰提供配送服务。而新浪财经获悉顺丰承接唯品会的快递单价在5.5元左右,而顺丰时效快递单价要远高于电商件快递价格,单价在20元上下徘徊。

2013年10月,顺丰也曾杀入电商平价快递,只要商家达到每月2000票的量,就能拿到同城8元、省内9元、省外10元起的顺丰价格。一时之间,小米、优衣库等一批品牌将顺丰作为独家快递,借助2014年的双11,顺丰单量一举杀进快递行业前四,令一众快递厂商倍感压力,但第二年顺丰就因盈利减少8亿元而砍掉了这块业务。

有业内人士向新浪财经表示,顺丰此次布局电商件,是符合时机的战略,也意味着开始与通达系正面交锋,目前顺丰电商件规模还没有起来,目前电商件量可以弥补发车成本,但随着电商业务快速发展后,需要更多的资源相匹配,成本压力也会加大。

除市场份额与通达系存在差距外,值得关注的是顺丰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3.11亿元,同比增长44.77%,扣非归母净利润35.11亿元,同比增长24.47%,但已有通达系其中一家快递企业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接近顺丰,增速超顺丰,其扣非归母净利润33.45亿元,同比增长33.48%。

在经营模式方面,通达系已经有多家企业转运中心全部由总部直接管理,并扩大直营范围,通达系快递企业也在倾向重资产模式。

对比通达系负债占比,顺丰则相对较高,顺丰连续三年负债不断攀高,2016-2018年以及2019年三季度,顺丰负债分别为235.78亿元、249.28亿元、347.01亿元和436.58亿元。

2018年,顺丰资产负债率达48.5%,今年上半年达52.26%,今年三季度为52.22%。而韵达、中通、圆通和申通今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4.77%、14.34%、38.03%和29.89%。

一面清仓35亿可转债  一面大股东频套现

近日顺丰出现一波神操作,顺丰控股借壳三年之期将至,占总股本61.2%的股票将在2020年1月23日解禁,解禁市值达1000亿元,控股股东不仅没有维稳股价,反而通过清仓减持上市第二天可转债的方式,实际盈利1.75亿元。

12 月 9 日 ,顺丰控股公开发行的可转债上市,发行期为六年,发行5800万张债券,总额 58 亿元。 而上市第二天,控股股东明德控股减持其所持有的顺丰转债(117.934, -0.17, -0.14%)3500万张(面值35亿元),占本次发行总量的60.34%。而明德控股王卫占股比超99%,并担任该公司执行董事,而王卫也是顺丰控股董事长。

新浪财经查询深交所债券大宗交易汇总信息了解到,12月10日,顺丰转债成交价格为105元,顺丰转债发行价为100元,以此计算实际盈利1.75亿元。

顺丰此次债转股价为40.41 元,近一个月顺丰控股的股价都在每股38元左右徘徊,低于债转股价格,公告称,当公司股票在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80%时,公司董事会有权提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方案并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表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可转债募资除用于支持公司现有主营业务发展,还有12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第三季度,顺丰短期借款为82.5亿元,同比增长24.68%。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5.03亿元,同比增长42.64%。

今年三季度,顺丰营收为787.7亿元,同比增长20.37%,归母净利润43.11亿元,同比大增44.77%,截至9月30日,顺丰总资产为836.1亿元,总负债为436.58亿元,负债占比高达52.22%。应收账款为94.72亿元,同比增长55.9%,期末现金余额108.35亿元。

2017年2月24日,顺丰控股借壳上市,开盘价53.50元,当日收盘涨幅10%,市值2309亿元,超过美的集团(57.600, 0.40, 0.70%)和万科。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的个人财富超过1300亿元。顺丰控股的股价一度涨至每股73元,彼时市值达到3075亿元,但截至到2019年12月25日市值仅剩1694.76亿元,与鼎盛时期相比几乎腰斩。

与此同时这两年重要股东减持其所持上市公司的股票也成为顺丰控股的常态。第五大股东嘉强顺风、第四大股东元禾顺风和第二大股东顺达丰润已是几次宣布减持。11月8日,顺丰收到元禾顺风报告书,因减持股份,不再是公司持股 5%以上的股东,2018年1月31日至2019年11月7日,元禾顺风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合计18.17亿元。

4月3日晚间,顺丰控股公告表示,顺达丰润、元禾顺风、嘉强顺风和刘冀鲁将减持不超过7.9%的股份。2018 年 2 月 2 日至 2019 年 3 月 20 日,嘉强顺风减持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 1.03%,合计18.45亿元。

三季度归母净利43.11亿元  89.6亿购买理财产品

目前快递行业持续的价格战导致企业盈利承压,发展瓶颈苗头逐渐显露。3月16日,顺丰控股披露的2018年年报显示,去年营收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归母净利润45.56亿元,同比下降4.5%;扣非净利润34.84亿元,同比下滑5.92%。这也是公司自上市以来首次扣非净利润出现负增长。

在具体业务方面,顺丰在今年3月之前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包括快递时效产品、经济及仓储产品、新业务冷运及医药、新业务快运、同城和国际业务。今年3月开始,顺丰月度主要财务指标中供应链业务收入被单独列出,顺丰也变成七大业务板块。最新的财务数据显示,11月,顺丰供应链业务营收5.40 亿元,同比大涨575%。

2018年,顺丰时效板块营收为533.6亿元,同期增长 14.3%,经济及仓储产品营收204.0亿元,同比增长37.6% ,新业务快运业务营收80.5亿元,同比增长83.0%, 新业务冷运及医药营收42.4亿元,同比增长84.9% ,同城营收10.0亿元,同比增长172.2% ,国际业务营收26.3亿元,同比增长28.7% 。

2017年的财务数据对比,顺丰六大业务板块中,占比最大的时效产品营收占比在下降,占总营收比重下降6.83%,快运、冷运和同城业务营收占比在上升,分别上升2.68%、1.45%和0.58%。

 

近两年来,顺丰对快运、冷运及医药和同城配送等新业务的重视表现得尤为明显,今年上半年,快运营收50.72 亿元,同比增长46.99%,冷运及医药营收23.52亿元,同比增长53.93%。今年10月,顺丰宣布同城业务从集团独立,开始发力围绕生活圈布局餐饮外卖等即时配送业务。

此外,三季度顺丰归母净利润43.11亿元,而顺丰用自有资金通过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单日最高余额为89.6亿元,未到期余额57.1亿元。

2018年开始,顺丰开启“买买买”模式,在新业务方面,顺丰更是不惜大手笔布局产业链。2018年7月顺丰与夏晖成立新夏晖冷链公司,发力冷链业务,2018年10月顺丰斥资55亿,收购DPDHL供应链在在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供应链管理业务,锤炼其供应链能力。

2018年,顺丰还先后以17亿元、1亿美元收购广东新邦物流、美元投资美国物流服务平台Flexport。2019年10月,顺丰母公司明德控股领投本来集团D1轮融资,融资总金额为2亿美元,跟投方为北京电商投资、鼎晖资本、高榕资本等。

从投资领域也可以看出,顺丰通过对外投资扩张新领域的试水,仍然以物流为核心,但也快速延伸至供应链管理。

截止目前,通达系四大快递公司仅有韵达一家未接受阿里的投资,外有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企业自身资产负债率已高达52.22%。开始试水电商件,目前在行业仍具有品牌优势的顺丰,如何稳定现金流、保净利润和提高市场份额,对于顺丰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陈彦旭

上一篇:原好乐买CEO李树斌出任美团App部负责人,向王慧文汇报
下一篇:因泄露用户信息,脸书被巴西政府罚款660万雷亚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