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史上最大重组:微软去岛屿化的新生

u=3829489042,1646899849&fm=21&gp=0.jpg

  一片质疑声中,微软全球业务重组终于出炉,这被视为该公司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重组。

  经过重组之后,微软包含四大业务部门,分别是操作系统,应用和服务,云计算和企业,以及硬件业务部门。重组之前,微软包括八大业务部门,Windows业务部、服务和商业工具部门、Skype业务部,Windows Phone部门,office业务部门,互动娱乐部门,商业解决方案部门,以及在线服务部门。

  为何做此调整?微软CEO鲍尔默群发给员工的一封名为 《一个微软》的邮件中表示,这项计划将让微软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里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能力进行创新。

  速度是鲍尔默梦寐以求的,因为转身太慢,PC时代的王者微软错过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则正在错过“云计算+大数据”时代。

  历经此次调整,微软基本上是打乱重来,但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微软的权力分布发生了变化。过去微软八大业务部门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推广、合作伙伴拓展等。分拆之后,由于更多的跨部门协作,现在的四大部门将不再拥有上述权力。

  比如“操作系统部门”必须与“硬件部门”协作,“应用与服务部门”必须与“云计算与企业部门”之间进行合作。为了更好的协作,产品开发、营销、推广、合作伙伴拓展等权力必须向微软总部集中,由微软总部集中分配公司资源。

  鲍尔默也说:“我们将把所有产品都整合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割成一组‘岛屿’,我们的营销、广告以及所有客户互动都将反映一个公司的战略。”

  鲍尔默此次重组因此被称为“削藩式”重组。换一句话,微软CEO鲍尔默掌握微软所有部门,所有产品“生杀大权”,事业部的权力空间被压缩。

  另一个结果是,此次变革鲍尔默将原来的矩阵式管理架构重组为垂直管理架构,将原来的事业部分权机制重组为总部集权机制,将“让听得到炮声的人做决策的公司”改为“由深居于帷幄之中的幕僚们做决策的公司”。

  正如鲍尔默所期待的,资源集中会让公司反应更迅速;但是,另一个负面结果却是因为决策链条更长,对于市场的新产品,新现象反应更为缓慢。

  鲍尔默因何进行此次调整?微软此次重组的一个背景是,现在IT创新已经由“企业引导创新”进入由“消费市场引导创新”的时代,矩阵式的分权事业部架构适合“企业市场引导创新”时代。

  除了过去的微软外,IBM、甲骨文面向企业客户的企业均采用这一架构。

  但这一架构在“消费市场引导创新”的时代则明显过时。消费市场引导创新的最大赢家是苹果,苹果公司是“集权模式”的代表,一个公司,一个战略,公司资源由CEO独裁,决定产品研发方向、市场布局、营销策略以及广告投放等。

  苹果这一架构最终实现了“专注、极致、创新、快”这一目的。

  经历此次调整后,微软提高了硬件在整个公司中的地位:硬件设备成为了一个独立部门,该部门将负责所有硬件开发及微软各种设备的供应链管理,包括Surface、Xbox、可穿载设备、鼠标、键盘、游戏和娱乐业务。

  在新的架构下,如果微软发力硬件,公司所有资源均将全力支持硬件发展。鲍尔默去年称,重组的目标是将微软定位成一家“设备和服务公司”。

  营销顾问公司“伟大公司”创始人何万斌认为,微软做这一调整有个背景,IT产业前二十年,“软件绑架硬件”,产业链中操作系统厂商微软最具有话语权;苹果崛起之后,这个市场的发展趋势是“硬件绑架软件”,即引领硬件终端的创新,才能获得最多话语权,攫取整个产业链内的最多利润。

  苹果的成功让活着的鲍尔默羡慕。微软重组,无论业务方向(消费市场的硬件产品),还是集权式的组织架构,都可视为向死去的乔布斯致敬。

  “但是,鲍尔默的改革并没有被普遍看好。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就认为,微软重组存在着七大问题:改组影响执行速度;赌注太大,不够务实;“一致化”不是用户的需求;大公司架构反微软基因等问题。

  尤其在人的层面,李开复认为,“鲍尔默本身是一个卓越的单业务管理者和一个超级销售专家。但是,他在 CEO 层面表现欠佳,在战略、协调上一直表现不佳。”这是令外界担忧微软重组能否最终成功的另一重要方面。

  重组,微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上一篇:【公司治理】高盛的精英之道
下一篇:【公司治理】解读李嘉诚世纪重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