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50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经验借鉴

1-131202103420631.jpg

  美国资产管理是非常成熟的产业,目前管理的资产规模在50万亿美元左右,他们分别被打包成不同的财富管理产品。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金融自由化程度高、金融产品类别丰富、金融总量之高,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美国资产管理是非常成熟的产业,目前管理的资产规模在50万亿美元左右,他们分别被打包成不同的财富管理产品。美国的资产管理业务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后,业务模式仍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之中。

  美国资产管理的五种模式

  美国资产管理有五种主要的模式:一是零售银行,二是线上中介,三是注册投资管理咨询,四是中介基金,五是纯粹的私有银行,这些模式各有不同,尤其是市场在细分方面,此外他们所提供的服务,他们的盈利模式均有所不同。

  所有的这些模式,他们都会把自己作为一种开放的市场参与者,对于财富的管理,他们会提供一些他们公司专有的产品,当然他们也可以提供一些产品是针对于其他资产管理公司类似的产品。当你进行分析的时候,你会经常发现他们是由资产管理公司来把他的产品推销给客户,从中来盈利。这里有一个问题:到底他们是否真的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架构。金融服务公司有多种模型,比如摩根大通,摩根大通是提供一些财富管理,通过自己的零售品牌实现的,还有一些纯私人银行的服务,通过摩根大通的私人银行来实现。我们再谈一些不同的模型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一些提供标准化的银行服务,面对面的互动和咨询,通常是基于一些代理费基础之上的,而且这些零售公司也有比较高的净值,作为他们财富管理的对象选择。对于高净值的客户,他们有自助服务,有24×7的便利服务,还有一些比较低的交易费,你还可以利用一些产品工具自己来做独立的财富管理。还有ERS,这些公司基本是独立的运营商,比较小的咨询商集体,能够提供一些客户的咨询服务,面对比较广的资产对象,像一些家族企业或者说一些大型的企业,他们也是基于管理资产规模来进行收费,还可以使用ETF或者被动产品来提供对冲产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产生收益。

  对于一些全服务的代表,比如美林或者摩根大通等,他们每个公司都有对业务进行革新,最近他们也提出一些以服务费为基础的代理,还有代理人在同一个平台上提供以费用为基础的服务,他们也提供一些比较全面的资产规划,像银行产品、信用产品、信托产品、保险产品等。由于这些理财产品对产品经理的经济背景要求比较高,所以要收取40%的费率,客户向他们咨询师所提供的费用也比较高,还有一些纯私人银行更多是超高净值的客户或者家族企业,当然他们也是基于客户为基础的,提供产品也比较广泛,包括信托产品、信用产品,还有比较复杂的对冲,还有一些衍生产品等。他们希望能满足投资的需求,同时还有信用方面的需求以及业务方面的需求,来带给客户更高的服务质量。

  PE超额回报高于股票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PE)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一个行业,无论是研究还是学术界的数据都能够看到PE可以给我们带来比较持续的回报,也可以超越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如果我们看一下前四大PE公司,他们的收益甚至有两倍以上增长。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投资项目包括像国家养老基金等,他们逐渐把一些资金投入到PE项目里面,并且在这些项目上的投入越来越多。我们看到现在有6000多个一般合伙人在全球范围内来进行1.1万亿美元的资本运作,越来越多的一些供应,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有能力持续来保证对于市场的高表现。如果我们能够获得一个持续的一般合伙人(GP)方面的收益在逐渐走下滑的话,权益的提高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比较高的对于管理选择方面的溢价。在整个行业里面,2013~2014年应该说是非常好的两年,这两年PE公司更多受到一些战略性的公司需求的并购支持,所以说相对来说资本的成本较低,而且也是更好地获得一个平稳的杠杆。

  PE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表现较为强劲,这些也会支持一些投资组合公司的崛起,我们看到对于PE这个部门在2014年它的资产重新分配到PE当中的一个发行率,基本上是上升了两倍,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融资环境当中2013、2014年的强劲表现。

  所以,从总体来讲,对PE公司是比较具有建设性的一个环境,当然也面临一个挑战,我这里会讲其中两个关于PE方面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持续保证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多的竞争对手环境当中持续来发展,获得一些较高的权益,能保证市场的相关性,到最终所有东西都体现在总体表现上。第二个挑战GP需要来分析越来越隐蔽的有限合伙人(LP)方面的需求,现在南部财富基金以及国家的养老基金在全球有一个更合理的结构,而不是通过分离的,代表不同的,相对来说比较大的LP需求的方向,从而能带来更多的需求,这对于整个环境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上一篇:【公司治理】史泰博的战略启示
下一篇:【公司治理】一家韩国公司走向全球的创新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