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将相和

20131018104651601.jpg

  一个团队,必须精诚团结,昂首向前,一旦矛盾重重,各怀异心,争权夺利,内耗不断,终将一事无成。

  小至一个单位,一家企业,大到一个集团,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创世纪者”虽说必不可少,但能否“创世”,自己说了往往不算——没有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创世团队与其水乳交融,即使其千年一遇也一样包打不了天下。领导者更多的是一面旗帜,一个舵手,站高望远,不断修正团队的航向,不断以中正的精神,为其提供不竭的动力,而团队呢,必须精诚团结,昂首向前,一旦矛盾重重,各怀异心,争权夺利,内耗不断,什么事也办不成,“创世纪”便无从谈起。

  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两人皆为赵惠文王时期赵国的“柱石”,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廉颇呢,饱读兵书,战功赫赫,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就连秦国的虎狼之师放他面前,也占不到便宜。蔺相如早先为人门客,后来因冒着性命危险完璧归赵,同时后来在渑池会上,让赵王免于受辱,为国家挽回了颜面,以功受封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下,廉颇同志想不开,一个靠口舌之劳的人,咋就连着两个三级跳跑到自己前面去了?自己辛辛苦苦四处征战,保家卫国,到头来还不如一个耍嘴皮子的,情何以堪啊!廉颇这人直肠子,没有什么弯弯绕,不高兴了,不免形之于色。蔺相如呢,有勇有谋,深明大义,不愿跟廉颇同志搞得势同水火,一忍再忍,一让再让。摊上廉颇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一直以国事为重,一旦明白言行不妥,马上负荆请罪,这一请罪,两人瞬间化干戈为玉帛,从此对赵国谁都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将相和的先秦版。事实上,这两“柱石”,有一方崇尚“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邪念,赵国只怕等不到赵括同志纸上谈兵就玩完了,接下来的剧情,就成了倾轧、挖坑埋人,然后自埋。

  将相之间,和则共赢,事事相谐,功成名就,流芳千古,斗则同败,轻则身死,重则国灭,遗恨万年。三国时期,将相和与不和的版本有很多,结果呢,相去万里。

  和则共利

  建安十九年冬,曹操欲用兵汉中西征张鲁,从合肥还,使张辽、乐进、李典等将7000余人屯守合肥。曹操的这一安排多少有些奇葩:张辽、乐进、李典谁都不是省油灯,都是佛挡杀佛,神阻诛神的主,有勇有谋,皆能独当一面,而且彼此不服,素不相能,把如此三人凑成一个战队,实在新鲜。

  孙权同志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一看曹操大军回撤,知道曹魏关西吃紧,短时间曹操这家伙无法分身,赶紧率领1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往合肥,按孙权的意思,这些年没少受曹操的腌臜气,这回一定要踏平淮南,把合肥抢回来!

  想法不错,再加上守将间嫌隙已久,积怨很深,再搞点儿内耗,就那7000多人,还不够孙权打牙祭。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大敌当前,张辽、乐进、李典三人空前团结,豪气干云,明知道凶多吉少,都想第一个杀出去,谁都不想让别人瞧不起。曹操确实知人善任,又料事如神,知道自己一走,东吴就会大军压境,想保住合肥这个战略要地,就只能以攻为守,守将最需要的就是胆略,三将都不乏胆略,虽彼此不和,但为人都很坦诚,服大义明事理,不至于因私废公,相反,则能激发各自的斗志。

  果不其然。孙权率众而来,形势危急,护军薛悌与众将发曹操所留公函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出战。”张辽明白主公用意,但恐李典不从,以千人击杀10万之众,凶多吉少,自己是主将,守土有责,生死可置之度外,李典人家可是副将,胜不足荣,败则同死,于人何益?谁知,李典慨然应允,豪气冲天,两人精选800将士,冲锋陷阵,于10万敌军中杀进杀出,所向披靡,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东吴军队被冲杀得斗志全无,缩回去安营防守。守了十几天,看着无机可乘,孙权只好撤退,逃跑时还差点被张辽活捉。

  两年后,曹操同志复征孙权,到达合肥,认真地看了看张辽作战的地方,感叹良久,临走时,益兵而守。

  张辽病死,魏文帝曹丕为之流涕。“六年,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敌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曹丕痛思良将,特批加赐二人一子为关内侯。将相一心,其利断金,合肥一战,张辽、李典、乐进全力配合争胜,生前恩宠有加,死后还极尽哀荣,可谓得之。

  东吴的吕蒙与甘宁也演绎了将相和的经典故事。

  吕蒙这个人,小厮出身,当年跟着姐夫在队伍里混饭,姐夫战死,小小年纪的吕蒙因英勇善战,被东吴大管家张昭看中,举荐给了孙策,当上了校尉。后来,孙权接班时,小将吕蒙以智慧勇敢得到垂青,不过大都督周瑜同志之后有鲁肃,那都是东吴的精英,吕蒙其时虽崭露头角,毕竟是后生辈,没捞到多少镜头。

  但是自从吕蒙听从孙权劝说,读书之后,才力见风而长,让一向不以其为意的鲁肃先生大为吃惊——这小子三日不见,就不是自己了,了不起!吕蒙同志也很自得,遂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名句。

  就是这个吕蒙攻城如履平地,有勇有谋,拔皖地、占长沙、夺荆州,战功赫赫,算无遗策,鲁肃死后,统摄东吴军事,升任大都督。

  本来,吕蒙与甘宁私交一直很好:当年,甘宁投奔孙权时,吕蒙与周瑜一起极力举荐,以致孙权加异,同于旧臣;周瑜赤壁破曹时,甘宁径取夷陵,兵仅有千人,曹仁率五六千人围之,东吴诸将以为兵少不能分救,吕蒙献计,周瑜率大军前去解救;攻打皖地,吕蒙推荐甘宁为先锋,自己大军继之,大获全胜。而且吕蒙还带甘宁拜过自家老母,二人情同兄弟。

  但有一事,差点导致二人反目。

  甘宁也是智勇双全之人,但因是外来户,自然不如吕蒙这种孙权亲手培养起来的才俊受宠,而且因粗猛好杀,不是夜斫曹营为孙权报了一箭之仇,很可能被弃用,甚至被杀掉。作为东吴当年头号敌人黄祖的部将,在战场上还射杀过东吴大将凌操,在孙权没完全信赖他以前,如果没有吕蒙同志的认可与推举,甘宁的处境其实并不妙。

  正因两人密切,彼此经常串门,你到我府上拜访,喝喝酒,我到你府上请安,饮饮茶,一来二往,两人的部下、亲随都很熟识。

  一次,甘宁“炊事班”有个小伙子犯了事,惹恼了主人,心知不妙,赶紧跑到吕蒙那里寻求庇护。吕蒙知道甘宁的秉性,担心小伙子这么送回去是死路一条,想找一个合适机会跟甘宁求求情,就让小伙暂住自己家里。

  有一天,甘宁又带着礼物来看蒙母,还没升堂相见,吕蒙抓住机会让小伙子出来拜见甘宁认错,并正式交还给他。甘宁应允不杀。可是,一转眼,离开吕府回到船上,把小伙子绑在岸边桑树上,亲自弯弓射杀,杀完后躺在船上睡大觉。吕蒙那个气啊,击鼓会兵,打算就船攻杀甘宁,甘宁听说后,躺卧船上,也不理会。吕蒙的老母亲觉得这样不合适,赶紧跑过来阻止他:孙权先生对你寄予厚望,属以大事,你这样因为私怒攻杀甘宁,同为大将,至尊即使不加罪,你这也是犯法啊!吕蒙是个大孝子,不敢惹母亲生气,闻言即豁然意解,知道不能这么干,就自个儿跑到船上,对甘宁说,老母亲准备好饭菜,喝两杯去。甘宁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家伙,一见这场面,心里有愧,涕泣唏嘘,觉得对不住吕蒙。两人一起下船见吕母,欢宴竟日,和好如初。

  斗则同败

  将相不和,累死三军,劳而无功不说,大事去矣,高高在上的“主公”亦不得其死。这种事古往今来层出不穷,让人扼腕。“秦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大将军袁绍,因将相不和最终身死国除。

  其时,袁绍扛旗的河北军团,在各路诸侯中实力明显高出一筹,兵多将广,粮草丰足,按理说,最有可能笑到最后,一统天下,毕竟说白了,战争最终考量的是综合实力,河北这地界在东汉末年受到的骚扰很小,民安其业,财货丰足,基础很稳固,底子很厚实。但袁绍治下,河北军团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将相不和,拉帮结派,相互倾轧,排挤、打击盛行,以致人心异向,团队分崩。这种态势下,田丰、沮授这类才学正直之士一旦出局,基本上宣告河北军团退出争霸舞台,此前所有努力都烟消云散。所有内斗中,田、沮之辈也最早被淘汰。

  田丰阻谏袁绍攻操,郭图之流顺应袁绍心思,阿谀奉承,空谈误国,袁绍不明事理,以为田丰、沮众,存心不良,遂械系之。因为劝谏,不对自己脾味,就把人给收监了,袁绍同志确实有些儿戏——决战在即,竟然把自己的第一谋士一脚踢开,结果呢,与曹军大战时,郭图嫉恨沮授于前,一句谗言就把沮授的作战策略化解于无形。大败而回,逢纪诬陷田丰于后,激得袁绍恼羞成怒,派人杀田丰于狱中。拿易中天老先生的话说是,袁绍集团其时“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是以必败。

  官渡之战还有一个关节点,就是许攸奔曹。许攸人品有点问题,多少有些贪渎,但人确有奇才,也不乏大志,本没投靠曹操之心,如果不是袁绍同志听不进意见,审配同志在后方挖他的墙脚,抄他的后路,许攸也不会弃主而逃,眼见着人家把自己老巢端了,袁绍在关键时犯迷糊,偏听偏信,再不撒丫子跑路,只怕很快就火烧屁股了。

  假如没有许攸奔曹,假如田丰随战,沮授监军,官渡一役很可能成为曹操的梦魇,只可惜历史不容假设,实力雄厚的河北军团因内讧而一败涂地,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公生明,廉生威,将相不和,除个人原因外,领导者亦难辞其咎。为什么曹操治下,孙权治下,刘备治下,将相不和的事很少发生?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是其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其二;兼济天下,救民于水火是其三;赏不逾时罚不迁列是其四。公理大于私欲,人不敢争利,倾轧、排挤、打击、报复等劣性不彰,于是人人奋进,个个争先,因公废私,欲不成其事,何可得乎?

上一篇:【公司治理】Uber单挑全世界胜算几何?
下一篇:【公司治理】百年GE的成功密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