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争议资本市场:央企需要什么样的市值管理?

d84b3e01-d3d2-4542-879c-8dc710938782.jpg

  在采访中,当被问及"央企如何基于对市值的分析,做出经营决策,运用资本手段,规避风险、把握机遇、稳定增长"时,有专家反问《国资报告》记者:"央企有市值管理吗?"不可否认,近年来,央企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虽然越来越多,但真正能运用资本工具推进国资保值增值、企业经营发展,具备市值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却少之又少。对市值管理缺乏深刻理解,对资本市场缺少专业分析,在股市涨跌中不能理性决策,导致央企在市场中的角色尴尬,以至于一些符合市场规则的行动也往往被质疑。

  本轮行情是国企改革推动的牛市吗?

  在"改革牛"、"人造牛市"的问题上,各界对此争论不休。华生与林隆鹏的观点就截然相反。林隆鹏反对"人造牛市"的提法,认为牛市是市场自然形成,改革是牛市的发动机。而华生早在今年4月就对"改革牛"提出质疑,并指出,"此次人造牛市是资本大鳄和投机家难得的盛宴"。

  深化改革将使股市迎来更惊艳表现

  林隆鹏:股市反应的是投资者对经济情况的预期。在2014年之前的两三年,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日趋谨慎,反应到中国股市就是:虽然央企市盈率极低,但是股价不仅没有良好表现,甚至还每况愈下。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这一判断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过去几年,地方融资平台、产能过剩的重化工行业、国企和房地产形成了三大资金黑洞,这是旧增长模式的代表。由于借助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国有银行的输血,调整缓慢甚至拒绝出清,不断通过加杠杆负债循环,推升了无风险收益率和融资成本,对新增长模式产生抑制和挤出效应,增加了增长阶段转换和动力升级的难度。通过深化改革可以破掉旧增长模式,放活新增长模式,全面释放改革红利。

  改革红利预期推升投资者对央企未来业绩大增长的预期,从而导致央企上市公司股价大涨,市值猛升。因此,央企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要归功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牛市发动机。上一轮行情是股改牛市,这一轮是国资改革牛市,归根结底,都是改革发动了大牛市。但是,上一轮牛市的改革只是局部改革,而这一轮是全面深化改革,所以,理论上这一轮牛市的行情潜力是大于上一轮行情。当然,事物的发展通常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股市的上涨也不会是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

  这一轮行情与上一轮行情还是有很多不同,上一轮行情除了改革,还有一个强大的推动力,那就是周期业绩向好。当时中国产业经济正处在重工业化阶段,大规模投资,大批量使用资源,促使重工业化相关行业(如房地产、资源、机械等等)公司业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因此,上一轮行情的上涨是有业绩支撑的,而这一轮上涨暂时还没有业绩支撑。

  在上一轮行情中,由于央企在中国经济比重很高,很多央企也是分布在重工业化相关行业中,因此,也具有很出色的表现。而本轮行情的主要逻辑之一就是改革红利预期推动大牛市,改革红利的释放就是要体现在央企,所以,央企已经有表现,在未来如果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可能还会有更惊艳的表现。

  "改革牛"是炒作,是"资金牛"

  华生:"改革牛"是资本市场借此炒作而已。这种炒作不会持续。此轮牛市还是在经济下行,货币供给宽松,房地产市场萧条的情况下,资金大量进入股市。由于股票供给受到控制,股票肯定要涨,但基本上还是资金推动型的,所以总有一天推动不下去,从这个角度说,机会不会老在那里。

  资本市场能为国资国企带来什么?

  资本市场使国企价值有了客观的市场标准

  华生:资本市场的出现,对国企改革是重要条件,也是难得的机遇。因为在没有资本市场的情况下,国企最大的问题就是价值不好评估,没有一个客观的市场标准,进出非常困难。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提出搞国资管理体系的时候,当时主要从国有资产的角度。因为当时没有资本,这个情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资本市场后有所变化。但我们一开始对资本市场态度比较谨慎,当年上海最先进入的企业都不是国企,而是集体企业。因为过去对资本市场不了解,所以开始非常谨慎。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把资本市场简单看做国企脱困、解决问题的工具。那时候,包括"上市指标分配",包括"好资产上市还要搭一块坏资产",这些情况都出现过。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历程,央企市值管理确实跟一般企业有区别,不只是一个类似民营企业的行为那么简单。

  央企市值管理从一开始就应该注意到的情况是:你不是完全的、没有约束的、没有边界的。过去有资本市场当作央企解决困难、脱贫解困的手段,所以这方面操作稍有不慎,就会成为社会上批评央企的一个新借口。

  赚钱一靠经营,二靠资本市场

  华生:央企对资本市场的工具应用很差,目前还谈不上头脑发热。国资委提出保增长、稳增长的目标,而资本市场工具还没有用起来。显然,央企手里的资金实力越强,稳增长、保增长的后备力量越大,没钱的时候,怎么"稳"?市值管理的意义也在于此。除了做好企业常规的生产经营,还有机会通过增进资本实力,来实现保稳。

  如果政府整天是借贷,心有余力不足。现在中央财政不给央企拨款了,就要靠央企自己在市场中"扑腾",这个市场就包括了资本市场。所以,央企一是靠经营赚钱赚利润,搞投资开发;二是赚资本市场的钱。

  牛市能使央企降低整体资产负债率

  易欢欢:央企负债率这么高,未来从银行获得资金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就算获得,收益也未必能覆盖成本,最后将导致非常无效的投资。在这个过程中,央企的市值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不一定能做得很好。

  牛市对整个国企改革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牛市,国有资产进一步通过股权的方式来降低整个资产负债率,引入更多混合所有制,能够进一步优化央企的资产结构,激励了市场化程度加强。这也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企进一步健康化的必由之路。

  站在牛市的风口上,央企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把"最好的业务"尽可能"最快地"证券化,进一步降低整个央企的资产负债率,把当年计划为主的间接融资变成直接融资,这个过程将加速央企的改革力度、推进力度。间接融资每年利息非常高,央企压力是很大的,直接融资就可以减轻压力,进一步做些长远的事,这对央企未来的长远转型和全面布局会有相应的帮助。会帮助管理团队更好地市场化运作,所以央企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从谨防风险上来看,必须做到阳光化、透明化。这个过程中要确保多方利益的一致性,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管理团队的积极性,确保新晋的股东能够做大做强,核心就是让整个国有资产的转型变得更快,整个国有资产的业务变得更扎实,这对整个央企来讲是非常核心的东西。

  此外,资产负债率如能到达一个健康的位置,也会使得整个融资能力进一步加强,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这对中国的转型来讲非常重要,对于整个央企转型来讲也非常重要。

  上市公司怎能没有市值管理?

  了解资本市场对国企的意义之后,"市值管理"这个词就变得很重要了。从概念上来说,市值管理是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确保公司市值充分反映公司价值,并在稳定中求增长,同时根据公司市值水平与趋势做出理性的经营决策,融资安排和战略行动,实现公司价值持续、动态优化。可以说,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要实现闪转腾挪、健康成长、价值最优,就不能没有市值管理。而这一点,往往是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所忽视的。

  市值管理必须从战略高度入手

  施光耀:市值管理运作的原理是什么?一是市值管理的主体是上市公司,既不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也不是中介机构。上市公司应该在市值管理中有主张、当主角、出主力、见主动。二是市值管理有明确的目的导向,即实现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和价值实现的最优化。其中,价值创造越大越好,越多越好,强调的是最大化;但价值实现强调的不是最大化,而是最优化,即企业的内在价值充分转换成公司市值,或者市值充分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三是市值管理的行为不是直接推股价做市值,而是重在优化影响市值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盈利能力、成长性能、商业模式、战略思路、团队风范、考核激励、资本品牌和投资者关系等因素,提升决定公司市值这个积的被乘数和乘数,即净利润和市盈率(市值=净利润×市盈率)。强调市值管理属于上市公司的战略管理工程,不仅是因为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而言具有战略意义——它关系到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及其股东财富,还因为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必须从战略高度入手。

  央企是"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的风向标

  潘向东:央企市值管理是和这一轮国企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管理思路的重大转变在于,从"国有资产"管理逐步转变为"国有资本"管理,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政府作为出资人过去是管理全口径的国有资产,具体的人、事、物权经营都要管,精力分散,代理问题突出。未来将逐渐转变为只管理出资人投资的资本,做积极的大股东。这一管理体制的转变,符合现代市场中企业价值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而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市值管理两者相辅相成,是提升国企市值和公司治理的基础。

  由于资本市场既解决了定价公平问题,又为各类资本提供了便利的退出渠道,因而上市国企是本轮混改前锋,国家也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而央企作为国企中的最重要部分,便成为了"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的风向标。

  对于过剩产能行业,央企改革途径将主要集中股权、提高经营效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与此同时,随着央企资产证券化进度的加快,资产注入、整体上市、混改也是盘活央企资产、提升公司市值的重要手段。

  央企的市值由其财务状况、核心竞争力、发展前景、治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对企业价值的整合反映,是资本市场各方的共同追求,市值管理理念的建立能引导央企在战略趋同上追求企业的内在价值,引导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管控体系,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市值管理不能以拉抬股价为目的,不能突破底线违法违规

  今年5月到7月间,股市出现暴涨暴跌,价值与市值出现严重偏离,一些上市公司不规范的市值管理运作被查了出来。

  为什么市值会偏离真实价值?

  施光耀:上市公司股票价值可以分为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股票的内在价值是上市公司在存续期内为股东创造的真实投资回报的总和(如现金分红或者归股东所有的现金流);股票的市场价值,是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的估计,由于市场投资者同上市公司内部人士相比,在信息获取上处于天然弱势,因此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存在普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投资者只能根据有限信息为股票定价,其结果就是股票市价常常会偏离其内在价值。

  在某些特殊时期(如股市极度繁荣期或萧条期),由于投资者情绪波动和非理性投资决策,还会加大这种偏离程度。市值管理制度,就是以上市公司股票内在价值为基准,通过向投资者传递更多的高质量信息,从根本上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让投资者对于公司内在价值的决定因素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稳定投资者预期,推动市场更加准确地为公司股票定价,缩小股票市场价值相对于内在价值的偏离度,使市场价值能够更好地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

  国资保值增值要的是价值,不是价格

  谭雅玲:国资保值增值要的是价值,不是价格。通过价格来体现增值是在制造泡沫,和通过价值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是不一样的。

  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不是生产力与创造力的结果,而是价格炒作与资金调整的结果。资金存量不变,但资金投向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存款搬家转移股市明显,开户宽松政策刺激股市高涨,并非实际企业业绩促进与推进。

  而美国则以企业竞争力的价值赢得股市的价格魅力。无论纳米技术、机器人技术和页岩技术的技术性创新凸显美国经济的能力与潜力,进而美国经济强势凸显。我国的股价高涨来自生产力不足的基础严重,上市公司利润不足,企业财报挣钱的少,赔钱的多。

  香港侧重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研究与跟踪,从生产竞争力和创新研发技术看投资回报率。相反,我们的股市分析则看多短期因素,或政策刺激、或资金规模、或利好消息、或事件冲击等等,并不充分论证股市资源的来龙去脉,进而投机性取巧获利心理严重,甚至会形成错觉与损失。

  增值是为了夯实社保和社会稳定机制,不是为了炒作股票

  易欢欢:无论对股民还是对国家,股市应该保持慢慢走、持续往上走的过程,冷静下来,让整个市场的预期、整个动作非常稳健地进行。

  以美国上一轮经济危机为例。美国政府给三大汽车公司、金融机构注入了大量股权,甚至占到政府财政投入的百分之十几,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美国资本市场的一波大牛市,整个美国政府就有可能破产,在这波大牛市里面,美国政府取得了巨大回报,政府在这里面稳健地、分步地退出,然后整个美国经济进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态势。

  牛市对整个社会的转型、资产负债率的降低,对整个国家宏观战略的布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未来我们搞"一带一路"、央企往外走也需要钱,从投入变成收入,从收入变成利润,也需要周期的。所以,这个事是很重要的。

  对于整个国资来讲,首先要看到增值的目的是什么?增值是为了更好地夯实社保和社会稳定的机制,而不是为了炒作股票。只有夯实社会稳定机制之后,才能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信任成本。

  还有,增值之后,减持的钱到底用来干什么?定增之后,从市场拿来的钱具体用来干什么?如果拿来的钱还是当年这样杂乱无序地瞎搞投资,那就浪费了。各大央企的钱一定要投到未来整个中国的关键领域的突破中去。

  最后注意,中国已经走完了"美国有什么,我们就复制什么"的阶段,现在需要开始做些核心领域的真正创新。

  市值管理不是"股价管理"

  宋清辉:尽管并购重组、股权激励、股权质押、回购等行为是常见的市值管理方式,但正因缺乏明确细则,部分上市公司与自称可以协助市值管理的机构对其未有充分的理解、或假装没有充分理解,无意或故意进行了股价操作。

  例如,上市公司在股价处于低位时抛出利空消息打压股价,相关机构会在此时大笔吸筹到控盘程度后拉升股价,而这个时候企业利空消息一散而空,接踵而来的是高转送、并购重组、优质资产注入、员工股权激励方案、项目重大突破、业绩报告预计大幅增长等利好。

  此外,还有企业和机构会以市值管理为幌子配合大小非减持。当安硕信息、全通教育先后成为头两只"400元股"时,某些机构一度对这两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行为赞不绝口。而今再看,所谓的"市值管理"变得一钱不值。毕竟,市值管理的含义并不是"股价管理",市值管理做得越好并不意味着股价就涨得越漂亮。

  变异的"市值管理"都以拉抬股价为目的

  张跃文:目前市场上非正常市值管理模式可总结为两类。一是以拉抬股价为目的的市值管理。这类所谓市值管理通常由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和特定外部投资者联合,以制造炒作题材或者选择性发布利好信息,制定和实施对公众投资者有吸引力的红股分配计划等,短时间内提高股票价格,其真实目的通常是帮助特定股东套现,或者为外部投资者制造短期获利机会,典型案例如证监会正在查处的"中科云网"和"百圆裤业"。

  第二类市值管理以推动上市大公司转型升级的名义,采用"PE+上市公司"模式,由私募基金和上市公司联合组织实施资产注入和重组,谋求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基本面,并达到拉升股价的目的。前述两大类市值管理已经明显偏离了通常的市值管理轨道,其中第一类更接近于虚假陈述和内幕交易,属于低水平违规;第二类尽管手段隐蔽、信息透明,但也往往由于更加关注重组的短期股价效应,忽视长期基本面的改善,使得股价拉升难以持续,不利于维护股东长远利益,助长市场炒作气氛。

  突破底线的市值管理就是违法违规

  施光耀:不可否认的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对资本市场的活跃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的活跃,一些不法行为亦有所抬头,有的甚至还打着市值管理旗号。市场中有人将这种举市值管理之旗、行违法违规之实的行为称之为"伪市值管理",我不赞同这种提法。我认为,市值管理只有底线,没有真伪。

  首先,市值管理是一种股东价值管理的方法或手段,且永远是股东价值管理的方法或手段,它有理论、有定义、有工具、有方法、有制度,且成效可考量。市值管理就是市值管理,不能也不应因为践行主体的不同、践行方法的差别、践行力度的大小或践行成效的好坏,而区别什么真和伪。如同菜刀一样,菜刀永远是厨具,无论新旧,不分大小,也不管谁用。但是,菜刀有底线,不能用来杀人。如用于杀人,就变成了凶器。市值管理亦有底线,底线以内是市值管理,底线以外就是违法违规。

  那么,底线在哪里?中国证监会已经明确划出,它就是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和虚假披露。只要触犯了这三条高压线,无论是谁、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它披什么外衣、打什么旗号,都改变不了其违法违规的性质。强调市值管理只有底线,没有真伪的第二个理由,不在于市值管理真伪谁来鉴别、怎么鉴别等技术问题能不能解决,而在于这种提法本身的极端危险性,它不但不利于市值管理的深化和中国特色市值管理体系的建立,而且会扼杀市值管理这一市场创新之举。

  最近一个时期,监管部门立案调查了一批在市值管理过程中触犯底线的违法违规案例,这对于净化市值管理环境,规范市值管理行为,促进市值管理深化,富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值得指出的是,我个人认为这些违法违规案件的出现与市值管理无关,更不能错误地将其与市值管理画等号,因为违法违规案件自市场问世以来就已有之,只不过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我们应顺应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的新特点,制定市场秩序治理的新对策,堵疏结合,打造一方蓝天,推动市值管理实践深化,促进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

  作为资本市场的一种基础性制度安排,市值管理仅仅依靠上市公司自治的问题已经显现,时至今日,市值管理依然面临着政策空白。市场对市值管理相关制度的出台迫切期待。

  遵守市场规则、适当减持、及时增持,有利于维护股市稳定

  针对A股、H股之间的套利,有声音批评这是国资运用市场规则不当套利,应当节制。华生表示,"这话是不对的"。在华生看来,只要合规,不管是减持还是增持,都是正当的金融行为。如果一味地只增不减,反而不利于股市稳定。

  不套利哪有竞争性市场?要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

  华生:减持、增持是市场主体行为,没有人说,我只能减持不能增持,利用赚差价是正常的金融行为,是完全正当的,宏观上对整个证券市场的作用也是积极的。

  例如香港上市企业的股票跟美国上市股票价格不可能有太大差别,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因为有套利行为,一旦有差价,就有人套利了,就让价格趋同,市场的效率就出来了。我们搞港股通、沪股通,跟市场接轨,内容得统一了,两个价格相差这么大,这个市场显得很奇怪。因为它不是一个真实的市场,一定有个扭曲的因素在里面。其中一个扭曲就是,央企不追求利润最大化。

  央企是一个奇怪的市场主体,当所有人都追求利润最大化时,他却不追求。为什么呢?这跟传统观念有关系,跟我们考核的方法、习惯思维有关系。民营企业就不会这样。另外一种,控股比例降低,肯定是高卖低买,因为"投票权"和"分红权"是一样的,为什么看着的钱不去赚呢,说明不是真正市场化的企业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央企在很大程度上的确还不是一个真正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市场主体,所以怪象频出。

  国资委这方面也应加强战略性指导。国资委要给出方向,每个企业股价高低也不一样,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核心就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指导原则。

  这在西方投资者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一个公司的股价在两个市场上差价这么大,微软这类跨国巨头在全世界资本市场同时挂牌,相互之间都没有差价,因为一旦有差价就立马有人套利,即便普通投资者不套利,控股股东就会套利,这是最鲜明的例子。

  计划经济时代把套利说成是"投机倒把",现在,不套利哪有竞争性市场?但竞争起作用,要靠每个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有钱赚时得赚钱,不能想象,当市场主体有钱赚都不赚,一定是个很扭曲的市场。

  如果是民企,严格地说,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他们要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合理的行为就是,卖出市场上股价高的股份,然后在市场上把股价低的股份买回来。这样做的后果,最后持股的比例完全没有改变,但赚了一大笔资本收益,这是所有民企很自然的行为。

  套现实际是给市场降温,避免股市大起大落

  华生:有人说,央企卖股了,这个市场就不好了,但从长期来看,一个有效率、同时信息披露公平的市场,才是对所有投资者最公平,也最能保护大家。

  央企不做市值管理造成一个结果就是:市场波动太大。比如2007年,当时中石油股价涨40%,那波蓝筹股行情,央企股票估值特别高,当时为什么会涨这么高呢,因为央企不卖了,央企不减持。

  套利,一个是"空间"上的套利,一个是"时间"上的套利。也就是说,现在涨的过高了,就该减持,使市场不那么疯狂,只要市场不那么疯狂以后,熊市就不会那么惨烈。如果2007年不是到6000点,而是4000点就止住了,下跌时对普通投资者的损失就小很多。从这个角度看央企,打个比喻就是,在一个正常的市场上混进一批不按照市场规则办事的人,一批有钱不赚的人,就会把这个市场搞得很扭曲。

  现在也是这样,你在高位适当减持,尤其是央企的减持行为肯定对市场价格走向有影响,避免了股市的大起大落。但前提是合规,按信息披露充分,不做违规行为。你在高位减持,在低位才能补仓,才有钱去补仓。减持时,稍微给市场泼点冷水,就有资金来补了。

  央企市值管理对市场也是积极的,在市场过于亢奋时候,套现实际也是给市场降温,甚至为保护这个市场。央企可以声明,这个钱不拿去干别的,我还是要维护这个市场,等股价低的时候再买回来。这样的市场形象就很好。通过一买一卖,第一,你自己赚钱了,第二,你在熊市市场最困难得时候又支持了市场。我们现在的央企,是好的时候不减持,差的时候不增持,只有减持才能增持嘛。

  下一步,央企要利用资本市场做哪些转变?

  将市值管理变成企业自主的选择

  华生:央企做市值管理的形式有两个:第一,央企自己设证券部、资本运营部、资产管理部,专职部门来做市值管理的计划和实施。第二是更市场化的做法,委托市场中介机构,优秀的投资基金给央企理财。

  如果央企自身缺乏市场判断,可以委托业绩好的机构来招标,例如委托5%的股权给你,同时要求,控股比例最高不要超过多少,最低不要低于多少。用专业人才来实现目标。就是说给出一个框架,但不能失去控股权。至于这种市值管理是不是百分百赚钱则另当别论。市场总是有风险的。但总体说,肯定是在市场亢奋时减持,市场萧条时增持,不是短期炒作,也就是说,国有资本一定会增值,可以不断优选团队来做市值管理。

  一是国有资本减持给央企自身带来的好处,二是作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实际上促进这个市场更健康有序运转。从双重战略角度来看,一是自身保值增值,二是市场高效平衡。央企要在这个市场中,按追求价值最大化的驱动力去行为,使得市场有一个好秩序。

  所以,央企要把资本市场缺的这块补上,资本运作与经营相辅相成。一方面靠常规性的生产经营、科研,另一方面靠资本运作。大股东越有实力,这个企业越有前景。

  央企在市场上的市值比重比较大,这样对整个市场有比较大的影响和振动,可能我们的市值管理还没有做,就已经批评声一片。

  核心就是要变成每个企业自主的行为、自主的选择。从市场其他参与者来说,减持的时候都不高兴,任何一个大公司的大股东减持都不高兴,因为压抑了股价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但反之,同时承诺在股价低的时候我增持,就受市场欢迎。这对于我们证券监管部门的宏观目标,有一个"慢牛",而不是"大起大落"。央企的贡献在于,我在市场狂热的时候卖出,在低迷时候买入,使得市场发展更平稳一些,这也是证监会的目的。

  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李锦: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把实体经济抓上去",当全社会目光还停留在资本市场的时候,总书记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要发展实体经济,这是一个重要的趋势转变。我们目光不能总是停留在股市上,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经过前一阶段的波动后资本市场已经稳定,迫切需要走向实体经济、走向国企改革。发展资本市场的落脚点是实体经济,检验资本市场的成败也在于实体经济,这是我们称为"转折点"的主要依据。下一步,激活实体经济成为后期稳增长的关键所在,而作为实体经济的排头兵,无论从产业安全还是经济发展来看,国有企业在其中都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角色。

  发展实体经济,国企需要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今后资本市场的任务仍然很重,国企的发展对于资本市场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在竞争性国有资本中引入民间资本,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发展方向,有利于其提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产权、股权改革,在民间资本进入分得国企股份后,可以依靠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同时,各类企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所有制,促进国民增收和扩大内需,企业和国民的信贷可获得性强,融资需求提升,增强金融加速器效应,以形成投资、生产、消费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方面工作则刚开头,有很多事情还要做。

上一篇:【市值管理】和君集团合伙人宋思勤谈市值管理
下一篇:【市值管理】中材科技国企改革样本解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