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楼市去库存,住建部部长:引导农民工进城买房

   自去年以来,部分重点城市房价上涨压力大,三四线城市库存形势依然严峻。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坚持房子“居住属性”的同时,提出继续因城施策去库存。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18亿平方米,2016年末为6.95亿平方米,下降了3.2%。同时,商品住宅库存下降得比较快,下降了11%……去库存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自去年以来,部分重点城市房价上涨压力大,三四线城市库存形势依然严峻。今年如何因城施策去库存?如何体现住房的居住属性?代表委员们展开了热议。

   三四线城市以去库存为主

   “目前来看,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仍以去库存为主。”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委员表示,目前各地各部门应着力控制过热城市炒房行为。

   “人口的持续流入是房地产市场的支撑,三四线城市去库存需要加强城市的吸引力。可以加强卫星城市的建设,通过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小城市去库存。” 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委员表示。

   林达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晓林委员认为,破解三四线城市楼市去库存难题,应改变思路,着力将已经由开发商加杠杆可能形成的风险分散化,由购房人、银行与开发商共同分担,使几近停滞的现金流激活,从而取得三赢的好结果。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代表则指出,房地产去库存要和城镇化相结合,支持、引导农民工和农民进城买房,新型城镇化是去库存根本途径、重要途径。

   据悉,去年有的城市农民工和农民买房占整个买房量的50%,有的县城达到70%。四川省住建厅厅长何健代表介绍说,去年,该省主要通过鼓励新市民购房、棚改货币化安置两种方式推动商品房去库存。在这两种方式中,除成都市外,四川省其他地区的商品房去库存主要由新市民完成。所谓新市民,包括农民、大学毕业生、部队转业人员等。

   陈政高表示,2017年,要继续鼓励、引导农民工和农民进城安居,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继续推进三四线城市的棚改货币化安置,解决三四线城市库存过多的问题。

   热点城市抑制泡沫

   针对去年北京、上海、合肥等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湖南核工业地质局局长何寄华代表说,房价非理性地暴涨导致金融风险积聚,抑制刚性需求、居民消费,进一步拉大贫富悬殊,影响经济良性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各地陆续出台的多个限制性政策,旨在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一系列限贷、限购甚至限价的措施在20多个城市相继展开。从2016年四季度以来,全国热点城市中大约有30个城市出台了有关保持房地产价格平稳的调控措施,内容涉及房地产信贷、资金、购买资格、供应等多个方面,政策力度逐渐收紧。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2017年1月份,热点城市的房价趋于稳定。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个别热点城市的热点区域,包括热点城市的周边,再次出现了房价过快上涨的苗头。北京二手房交易有回暖迹象,周边一些城市则相继出台限购政策,抑制投机性需求。

   陈政高代表表示,这表明,房地产市场自身矛盾并没有解决,泡沫还在积累,热点城市周边,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环北京地区,部分城市潜在风险在增加。他说,热点城市政府应积极努力,采取各种措施,限购、限贷、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面积,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同时正确引导舆论,认真承担调控的主体责任。

   长效机制需多措并举

   如何确定房子是不是用来住的?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委员表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小区的“亮灯率”这个指标来判断,如果小区灯火通明,那无疑可以证明房子是用来住的。

   如何体现住房的居住属性?“亟须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代表说。

   贾康委员则表示,房地产长效机制包括土地、税制建设等。“房地产调控最核心的是限价。”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委员说,建立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首先应建立一个长期限价机制。

   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主任杨伟程代表则建议,完善住房供应政策,对不同收入人群采取不同的住房供应方式。对于低收入人群,由政府提供廉租房或发放租房补贴;对于中等收入人群,发展限价房、住房合作社等多种住房供应方式,政府给予土地、税收优惠,限制上市交易条件或不允许上市交易;对于高收入人群,通过商品房市场满足房屋需求。(原题为《代表委员热议楼市因城施策去库存,房子的居住属性该如何体现?》)

上一篇:所有申筹险企需公开预披露筹建信息,投资人资金来源受拷问
下一篇:前2月50强房企16家销售额翻番 带头大哥组织变革悄然提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