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中国企业提升并购价值的“四式三法”

20140331112210-192030145.jpg

随着全球经济的前景趋于乐观,企业并购交易量也有望不断增高。研究并购的传统理念一直认为,企业发动并购交易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很多并购最终破坏了企业价值,而非创造收益。对于正在考虑采取外延式增长策略的中国企业而言,能够从近年来的并购大潮中学到哪些经验和教训呢?

埃森哲从2002年到2009年跟踪了全球500多项并购交易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兼并与收购如果能在正确的时间、适当的情况下完成,的确可以创造显著的企业价值。在我们的全球研究中,所有并购交易中创造价值的比例达到了58%。而我们赖以评估价值创造的客观标准是股东总回报(TRS: Total Returns to Shareholders),它代表因股价变动反映出的资本增值,以及在一定时期内股东分享红利的增加。

最近,我们又专门跟踪了亚洲的并购交易,分析了2002年至2011年间公开进行的550笔交易,它们代表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11个国家中各自50项最大的交易。我们采用经过调整的公告日期作为基准时点,测算了24个月的资本增值情况(股价变动)以及向股东发放股息的比率,由此确定股东总回报水平。

我们发现,收购行动在亚洲普遍较为成功,创造价值的交易占到了51%。但在中国,该数字却低于亚洲或全球的平均值,在此期间股东总回报为正值的并购项目仅有46%。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国的大型并购活动主要集中在基础材料和通讯等个别行业,而它们比其他部门的股东整体回报情况要更为逊色。此外,这一结果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在本土进行并购时相对缺乏经验。

那么,对于那些计划在中国国内或境外进行收购的企业而言,能够通过哪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升股东回报水平呢?为此,我们甄别出了一些中国并购市场与众不同的特征,由此帮助投资方通过这“四式”来完善自身的行动:

小规模交易的成绩优于大型并购。就中国企业来说,不超过20亿美元的并购行动比更大金额的交易更能创造价值,大多数此类规模的项目均创造了良好的股东回报。(参见图表1

中国企业提升并购价值的“四式三法”

黄金时机。如果交易在宏观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中对外公布,那么往往可以实现比经济下滑期间所宣布的交易更多价值。从整个亚洲来看,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最佳契机,便是在牛市的上升途中采取行动,而不是当市场回落,或在经济复苏的早期阶段中出手。那些认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可以对被收购企业进行“抄底”的看法,无疑是短视的。从以往来看,通过并购创造价值的最好年份分别是2002200520062011年。这对于企业基于目前经济形势判断并购时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中国企业提升并购价值的“四式三法”

行业偏好。与亚洲其他地区相比,金融和能源行业的并购交易在中国创造了更多价值,其股东总回报率中值分别达到了16%(金融)和37%(能源)。

现金为王。我们发现,现金交易在中国的成效明显好于股权交易,其股东总回报率的平均水平高出了后者9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提升并购价值的“四式三法”

尽管中国的并购数据与其他国家的趋势有所差异,但我们仍旧找到了成功收购方共同遵循的三个“法则”,它们在各个市场中均突显出了其有效性。

首先,成功的收购皆以战略为导向。表现欠佳的并购交易背后往往是相当模糊的动机;而与其不同,成效显著的企业不但拥有清晰的并购理由,还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来筛选潜在目标。例如,这些企业清楚地知道是否可以借助收购目标获得新的能力和技术、进入新的市场,或是扩大市场份额。因此,他们会建立明确的基准,同时设定出内部的扩展目标,随后围绕实现协同效应来管理市场预期,将其作为整个分析过程的组成部分。

其次,成功的收购方能够妥善管理交易过程。他们不仅全面开展有效的评估、尽职调查和谈判,而且尽可能地减少这些行动之间的交接手续和信息损失,努力降低潜在风险。

第三,良好的并购后整合管理不可或缺。这些成功企业能够动员整个组织的力量,并聚焦于规划和执行过程,以此实现并购交易战略动机所追求的潜在价值。企业可以立即着手部署全面、一致的沟通交流方案,并且迅速识别和解决企业文化方面存在的各项障碍。

根据我们的经验,成功的收购方通常都会切实构建一套完善的并购治理流程。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正确的人员,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深知如何衡量并购是否成功。收购方会同时使用各种先行和后续指标,并且根据这些数据来推动并购业绩。不仅如此,收购方还将并购交易作为一个整体性的过程,从目标筛选和评估,到尽职调查和谈判,再到整合与测量,将各种能力完整地连接在一起。其中许多企业都已经建立了有关兼并和收购的知识库,从而在将来的交易中加以利用。

目前我们尚无法确认,过去10年中并购成功率的上升态势能否延续下去。不过,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亚洲和中国的并购市场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而时机、交易规模、位置、行业和融资方式等均对价值创造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究其根本,并购企业的能力、知识和战略目标才是决定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

上一篇:【市值管理】田立新:PE/VC出现多元化和大资管化
下一篇:【市值管理】姚峰:适时出台市值管理制度指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