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宏观:中国经济三个担忧的问题慢慢变为现实

20150828153302672985861.jpg

  在本月初我们发布的年度策略报告《当“前高后低”遇上“祸水东引”》中,我们对2017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几个风险较为担忧,而从近期的情况来看,我们担忧的这几个问题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1)来自美国的政治、经贸压力如期升级;

  2)债市动荡暂时缓和后,不确定性仍存;

  3)对政策“不托底、紧货币、严监管”的担忧在成为现实。

  我们在年度策略中指出的三个风险

  在本月初我们发布的年度策略报告《当“前高后低”遇上“祸水东引”》中,我们对2017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几个风险较为担忧:

  风险一:海外的负面影响,美国将矛盾转向中国的诉求很强。发达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已至瓶颈,然而缺需求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这意味着发达经济体都存在强烈的意愿将国内缺需求+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对外转移,也就意味着中国可能会受到贸易保护和汇率方面的巨大压力。

  风险二:政策托底力度减弱,经济有放缓压力。2016年中国经济的企稳,得益于基建、地产、汽车三方面的拉动,尤其是地产。从周期角度来看,未来一个阶段地产可能拉动上游行业补库存。在春季旺季来临之前,补库存的逻辑将延续,因而未来一个季度经济尚可。考虑到终端需求--地产、汽车--的拉动缺乏持续性,剔除这些因素以外的需求仍然疲弱。因而2017年经济整体将呈现“前高后低”。同时,2016年经济企稳之后,从近期高层表态来看,对经济的担忧下降这可能使得政策托底力度减弱。

  风险三:居民风险偏好下降+ 央行货币宽松减码= 金融行业超额收益下降,但过程不平稳。过去几年间,金融市场收益率的下行明显慢于实体经济,背后有两个基础:居民的风险偏好较高、央行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这两个基础都在发生变化,一方面,2017年央行宽松将会减码;另一方面,居民的心态也在由追逐收益转向规避风险。因而,未来金融市场的“超额收益”将会下降。同时,由于过去几年金融产品的超额收益来自于加杠杆、加风险,这导致整个市场的脆弱性大幅上升。因而,金融市场的收益率向实体经济回报率回归的过程可能是不平稳的,需要警惕流动性风险。

  而从近期的情况来看,我们担忧的这几个问题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美国针对中国的政治、经贸压力正在升级

  尽管特朗普尚未上任(1月20日宣誓就职),但从他选择的阁员来看,其对华政策可能非常强硬。尤其是特朗普宣布新成立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并任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经济学教授纳瓦罗为主任。值得注意的是,纳瓦罗学术成就一般,且已离开学界多年,近年来以炮制、传播带有民粹倾向的扭曲的经济观点闻名,他抨击中国贸易为不正当竞争、呼吁对中国实施惩罚性关税,曾在其"Death By China" 的代表演说中强调中国成为美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等多方面的重大威胁。纳瓦罗的任命进一步凸显了特朗普希望通过贸易等手段将国内矛盾引向他国的战略意图。而近日奥巴马签署2017年度国防授权法案,该法案此前已获参众议院通过,其中含有美台高级军事交流的条款。考虑到此前特朗普和台湾的电话通话,该法案的签署给未来的中美关系进一步蒙上了阴影。2017年美国可能不但会通过贸易保护、汇率等手段将“祸水”引向中国,还会通过台湾问题来掣肘中国。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担心美国可能会从政治、意识形态等角度向中国施压、以换取中国在贸易、汇率等方面的让步。

  债市动荡短期暂缓,但可能尚未结束

  债市近期出现大幅动荡,短期来看有平稳的迹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次回到3.2%以下。这得益于两个短期因素:一是央行近期通过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投放手段投放流动性,岁末年初央行短期维护流动性的诉求可能会上升;二是国海事件刚兑后,短期缓解市场的信任危机。然而,考虑到市场的脆弱性仍未完全释放(具体分析请参见国内年报《当“前高后低”遇上“祸水东引”》),我们认为这一轮债市调整周期是否结束尚不能确定,后面仍有风险尚待释放。

  对政策基调变化的担忧正在变成现实

  我们年报中指出,随着2016年经济、金融出现企稳迹象,政策托底的必要性将减弱,同时对于金融、地产的监管政策可能趋严。从近期的情况来看,央行对于金融去杠杆的态度比较坚决。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价格泡沫”之后,央行的态度已开始偏向谨慎,央行投放资金的加权利率已开始上升。然而,这一时期央行仍然维护整体流动性的“量”是充足的。然而,12月5日~12月9日期间,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连续5日净回笼资金共计超过5000亿,这显示央行开始从“量”上收紧,态度上相比之前明显更为坚决。同时,我们看到在年度最重要的两个会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在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定调中都强调“金融风险”的问题,政府层面将解决金融风险的问题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这将是明年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因而,从政策组合角度来看,我们对政策“不托底、紧货币、严监管”的担忧在成为现实。23日根据外媒报道“6.5%不必成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底线”,如果这一报导属实,则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担忧。

上一篇:万亿收费公路PPP流程文件将出 明确必须“先立项再引资”
下一篇:被誉史上最低调公司,华夏幸福应届生薪酬碾压BA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