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VS资本 谁绑架谁?

  一场被质疑为只有忽悠、缺乏诚意的电商大战总算有了鸣金收兵的架势。无论是始作俑者或者是推波助澜者,纷纷扰扰的大战背后始终逃不开VC、PE这些“资本”的影子。

  眼下,国内电商几乎都处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只有靠资本不断“输血”才能生存下来,而当双方都陷入“烧钱”的死循环之中,究竟是谁在绑架谁呢?

  有关资本的背后传闻

  这次电商“价格战”自始至终伴随着各种传闻,指向都是背后的资本。

  开始前夜,“有资本想靠打击股价收了苏宁”被指为背后原因。苏宁电器A股增发时,将大量的股票作为抵押物质押给了三家担保公司。

  “谁都知道比价比不出结果,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在微博上称,如果京东能成功打击苏宁线下并让苏宁股价崩盘,同时还能回笼部分现金,京东赢;如果苏宁能够避免股价崩盘,同时让代表未来的苏宁易购一夜之间与京东比肩,苏宁赢;如果国美线上能够借机进入消费者视野,国美得利。

  等大战刚有收兵的迹象,各种小道传言又一下子喷涌而出,这次的主角换成了京东,一说是因为某家大PE选择退出,迫使它早早偃旗息鼓;二说有张2013年必须上市的“对赌协议”对准着刘强东。对于这些消息,刘强东在接受采访时统统指为谣言。

  资料显示,京东经过三轮融资。刘强东曾公开表示,京东只在第一轮融资协议中签署了对赌条款,而且仅用两年就赢得了5年对赌条款,之后再也没有签署。但不可否认,业绩压力依然是悬在京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值得一提的是,刘强东曾在微博中高调表态,已获得今日资本、雄牛资本、KPCB、红杉、老虎基金、DST等投资方的支持;并透露公司“不差钱”,账面资金远超10亿美金。但如今这些微博却被悄悄删除。

  资本的“骑虎难下”

  “现在互联网之于创投就是不给钱,就死给你看,”这话听起来多少有点无奈。投资电商自然是希望获得收益、顺利退出,一旦IPO之门迟迟难以打开,投资方就被深度套牢了。于是,“不如赌一把支持电商将规模做上去,从而争取IPO退出”的心态成了主流。

  清科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12月初,已经披露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投资事件共发生92起,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为77起,投资总额达到46.91亿美元,并打破2010年同业投资65起的纪录。尽管VC、PE机构在电商行业大下血本,但电商行业距离盈利还有点远。

  事实上,电商发起“价格战”的后台,就是“烧钱”。业内人士分析称,京东此次主动掀起的电商大战,是想达到3个目的:一是提升京东的知名度,重申京东是电商的龙头老大,以苏宁为对手,抬高自己的行业地位;二是京东期望带动下轮融资,这家公司的几个风投股东基本都被套牢,京东只要一天不上市,这些风投的资金就没有办法获利套现;三是京东想在消费者心中提高地位。

  “死循环”如何解开

  PE、VC们要盈利的压力“逼迫”电商们选择“搏出位”,而这也是“价格战”背后的逻辑。

  然而,一味追求规模扩展,迅速IPO的恶果早有先例。两年前,中国的团购网站方兴未艾,可在资本的轮番介入后,团购企业丢掉了商业模式基础的打造,忽略了企业管理的完善。结果是,行业很快进入寒冬,一大批团购网站已消失,还有很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烧钱”死循环要解开的前提是:电商找到良好的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能够有效运作。业内专家指出,资本逐利的本性不可避免,电商在面对资本诱惑的情况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最关键的还是要对良好的商业模式进行精细化管理,培养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地方版“四万亿”投资再跃进:画饼充饥?
下一篇:雷士之疡:雷士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失利或出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