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折戟重创背后 多方董事长折损千万崩溃痛哭

  中国董事局网资讯:“IPO过程的不合规操作导致很多外围的群体以各种各样的角色加入到这个利益链中。一旦利益链破碎,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投行和机构。”昨日,国内一名资深行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拟IPO企业撤销数量的增加,在投行、财关、券商直投、VC/PE等机构之外,隐身在拟IPO项目身后的公司高管、集团公司、关联公司甚至是地方政府也被牵连其中。前述行业人士指出,IPO之初,为保证项目有一个较好的财务数据,这些方面往往自掏腰包帮助项目垫付资金。由于这些资金往往不入账,一旦项目IPO折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董事长垫付千万元

  近日,知名会计人士马靖昊称,“一位IPO未成功的董事长在上市过程中留下了近2000万的财务窟窿。(当时)为保证公司(财务数据的持续增长),这些费用都由他个人掏了腰包,当得知上市被拒后,他终于崩溃地痛哭。”据了解,起初这名董事长曾提出让公司分担一部分费用,但是保代却对其进行了劝说,告知“公司现在多1块钱的利润,按25倍市盈率计算的话,上市后你的估值就多了24块钱。”并鼓励他“再穷也要咬紧牙关”。

  记者从北京一家PE人士口中获悉,其负责的一个项目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不同的是主角换成了“集团公司”。“IPO过程中,集团公司给这个项目垫了不少钱,为了让项目在人员等支出上减少,还通过借调等方式来负担了一部分的人力成本。”据了解,这一项目也在近期被撤回,集团公司前后的花费超过千万元。“虽然他们集团公司实力很强,不在乎这点钱,但是终归是徒劳一场,所以大家最近心情都不好。”这名PE人士表示。

  背后多方受牵连

  事实上,上述两例并非个案。记者从行业中了解到,此次IPO财务核查过程中,受到项目撤销IPO影响的不仅仅是直接参与项目的投行、财关、券商直投、VC/PE等机构,包括公司高管、集团公司、关联公司甚至是地方政府都受累至深。

  马靖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企业中,公司董事长或者是高管团队自掏腰包、甚至是以自己的名义在外融资帮助IPO项目垫付资金的状况最为严重。“一般情况是,如果项目成功上市,其可以通过收购关联公司、高价采购等方式来弥补自己当初垫付的费用。这样的猫腻很难查到,也很难在财务报表中体现。”

  据行业人士反映,一家中小型项目,其在上市过程中未出现在财务报表中的花费额可能在2000万左右。“很多隐性的花费你是看不到的,而这些钱如果都从上市公司走的话,对于一个中小型项目而言压力确实较大。”

  此外还有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帮助”。前述行业人士表示,如果是地方重点项目,地方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的支持。“一旦项目难以上市,集团少了个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少了个政绩,影响都很大,而这些都是外人感受不到的。”

  不合规操作影响至深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4月3日,2013年撤销IPO申请的企业共有166家,涉及保代人员超过300多人,受到影响的券商直投、VC/PE机构共有91家。而潜在受到影响的项目高管、集团公司、关联公司以及地方政府等则难以统计。

  马靖昊指出,长期以来IPO过程中很多不合规的操作手法是导致目前众多方面遭受牵连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方面往往因为“关联关系”、“约定关系”甚至是“人情关系”等难以收回此前对项目的“付出”。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仍有107家企业因未完成自查工作而提交中止审查申请,其中,中小板、创业板、主板分别有49家、30家和28家,中小板未提交自查报告的企业占比近半。马靖昊称越是中小板、创业板这样的企业,IPO背后隐藏的各方“受伤者”越多。

上一篇:曝86版《西游记》嫦娥近为公司董事长
下一篇:方大化工欲补人才短板 管理专家奉送董事席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