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下任中投董事长?

  掌舵中粮8年后,离职传闻再起

  在执掌中粮八年有余后,近日,宁高宁再次被传将离开中粮集团。这次,传言中的下一站是空缺了三个月之久的中投董事长一职。

  今年55岁的宁高宁是国内最后一批知青,其后赴美留学,归国后长期工作在香港。

  2005年,宁高宁入职中粮烧起的第一把火就是“全产业链”,这在当时无疑还只是一个概念,而在业内看来,这更像是一场投资巨大的赌博。但时隔八年后,在将几大业内巨无霸收归麾下后,中粮覆盖全产业链战线已经初具规模。

  全产业链如果成功,最大的成果将在十年之后收获,而宁高宁届时可能已另调它职,但如果失败,他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他或许认为这是一种狭隘的忧虑。《梦想和痴醉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他为一篇文章取过这样的标题,他相信这是真的。

  掌舵8年有余,该动了?

  在当了八年多中粮董事长后,宁高宁最近又陷入“将出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掌门人”传闻中,而这已经不是头一遭。

  去年3月,中粮集团旗下中国粮油控股公司发布公告称,宁高宁不再兼任控股公司董事会主席。两天后,中粮集团旗下另一上市公司中国食品也发布公告称,宁高宁将不再兼任中国食品董事会主席。当时就曾传出宁高宁要离开中粮或去从政,后来今年两会期间,又有一波关于宁高宁的传言,算上这次,已经是第三波了。

  不过,对于市场关于宁高宁即将从中粮离职的传闻,国资委新闻中心相关人员均表示并不知道此事,称这种事只有中组部公布后才靠谱,而中粮集团公关部也是一问三不知。

  其实,宁高宁被传将出任中投董事长并非空穴来风。因投资黑石集团、摩根士丹利等公司出现巨大的账面亏损,中投公司备受外界质疑,现如今中投董事长的职位空缺已经有三个月了,一个正部级的职位成了“烫手山芋”,目前依然是财政部长楼继伟兼任着。

  那么,宁高宁有能力担任这个职位吗?当宁高宁还在华润集团时,当时华润的整合如火如荼,宁高宁在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多个领域跑马圈地,如同一个多世纪前,横扫美国金融与实业界的摩根,因此当时就有媒体称之为“中国摩根”。

  入主中粮集团之后,宁高宁也有着良好的投资业绩,其用资本撬动产业的做法一直被外界称赞,比如其入主中粮后不到1年,就一举拿下兴业银行1亿股股权,投资溢价达10倍之巨,中粮获得巨大回报。

  再造中粮功不可没

  对于中粮集团的改造,有行业专家认为“宁高宁功不可没”。

  中粮集团的前身是华北对外贸易公司,成立于1949年2月。1987年,中粮与地方分公司“脱钩”,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由中粮的下属机构变成了竞争对手,中粮经营的规模大大缩小,一夜间变成空壳,中粮几十年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随后经过多年发展,中粮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外贸代理公司到以产业为基础、综合化大型企业集团的转型。然而,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中粮也被称为让国资委比较头疼的央企之一。

  据悉,宁高宁进入中粮前,这家央企经营着50多项业务,盈利主要来自油脂加工与股票投资,再加上玉米、大米、面粉、麦芽等几个部分,稳定性并不强。更大的问题是,各项业务都是单兵作战,很难形成合力。

  随着宁高宁的入驻,中粮又开始新一轮的再造。2005年4月,在第一期高层战略研讨会上,宁高宁就提出全产业链业务逻辑,后来经过反复论证,中粮正式提出了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新战略。

  至此,这家向来以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为主导业务的央企,开始向农产品领域的源头和终端两头进军,并试图在全产业链模式的运作下,将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番茄、肉食、乳业等产业链有机地组织起来,实现了整个粮油食品链条从种植到食品营销的畅通无阻。

  随后,在“全产业链”战略指引下,中粮开始付诸行动。中谷粮油集团、安徽丰原生化、五谷道场、蒙牛、澳大利亚糖业公司、华粮集团、现代牧业等一系列巨无霸企业均被中粮收到麾下,这些收购案例经常会成为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或重要版面。

  现如今,中粮集团已经拥有7家上市公司,并间接控股在香港上市的现代牧业(01117.HK),宁高宁已经基本实现其“从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构想。

  最后一批知青 第一批MBA

  出生于山东滨州的宁高宁,今年55岁,为人处世中透露出山东汉子的豪爽。

  17岁时下乡插队,知青岁月刚刚展开就在第二年终止。之后他进入军营,由于天生精于数据,面对复杂的大炮射程与精准度公式不会手足无措,成了一名计算兵,1978年又从军队考入山东大学。

  他本来报考的是山东大学中文系,可中文系人已招满,学校就把他调到了经济系——当时作家是最热门的职业,企业家,中国还没有这个概念。大学四年他读完了《资本论》,最吸引他的不是其中的结论,而是推理的过程。

  毕业后宁高宁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主修财务。这成为后来他令下属畏惧的原因之一:学历构成上既懂宏观又懂微观的领导最不好“糊弄”。

  同一代的大陆MBA毕业生经历颇多曲折,《中国青年报》曾为此写过一篇著名的深度报道《命运备忘录》。不过宁高宁却机缘巧合进了香港华润,一待就是十八年,见证了华润从盖图章就能坐地收钱,到被迫推上市场找饭吃的转折。

  作为中国最后一批知青,恢复高考后第二批大学生,第一批国内MBA,宁高宁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也无可避免置身于剧烈的文化震荡中。奉行中庸之道,又豪爽快直的齐鲁之风,纯朴单调的农村生活,纪律至上的军营历练,推崇自由思考、创新思维的异域求学经历,视角广阔、成熟专业的香港商业氛围浸润,都交织在他的精神维度中。本报综合华夏时报等报道

  一家公司能不能做到很友善,很负责任,很讲道理,不是广告、公关和任何有意的沟通手段可以装扮出来的,它是公司的价值观和信仰所催生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是公司成员自然行为的总和。——宁高宁

 

上一篇:施建辞任 虞海生获委任为上置董事会主席
下一篇:S上石化董事长:二季度业绩预计好于首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