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际关系成本有多高?

如果仅仅是满足于制度设计,而不能加以推进,制度再好也难免沦为一种“形式主义”

所谓人际关系成本,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相互交往过程中所付出时间和金钱总和。企业亦如此,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接待与应酬等“非生产性支出”也必不可少。这不仅在财务报表中有专门支出项目,而且在商务交往中也属国际惯例。但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所言“人际关系成本”还不是这个意思,它主要指企业面对“吃拿卡要”时所付出的等不非正常开支。

企业为跑关系头疼,在很多地方都存在。这种通病,也不仅是我们自己知道,而是“地球人都知道”。若干年前,有位诺贝尔奖得主到中国参加相关会议时就指出:西方企业乐于把钱装到律师口袋里,中国企业却把很多钱花到了饭桌上。

企业人际关系成本有多高?《瞭望新闻周刊》上有个例子:有位温州商人说他到四川投资,销售收入的50%都用在请机关干部吃饭及送礼上了。这个例子或许比较极端,但就算请客送礼占销售收入10%,对企业也是个很大负担了。而且,这种人际关系成本还呈现出不断上涨之势。郑州市政府曾对当地400多家企业与政府部门“搞关系”非正常支出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当年企业人际关系成本较上年竟翻了一番。

还有报道说,如今不少官员越来越热衷于出席企业各种商业活动,比如新产品发布会、庆典、展示会、洽谈会、剪彩、揭幕、首发式,等等。官员所在部门和级别不同,出场费也不同。一般来说是,500元、1000元、2000元不等,最高可达到万元以上。这也显示出,企业人际关系成本还在花样翻新。企业人际关系成本上升也好,官员出场费越来越高也好,无非表明在不少地方“跑关系”对企业更重要了。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负担,耗费了企业经营者精力,更为市场公平竞争埋下了祸根,对腐败现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企业人际关系成本高,一个直接原因便是如今在很多地方,政府部门条条框框依旧过多,行政审批手续仍然繁杂,拖延时间太长,普遍存在着所谓企业落户三年现象:第一年接触,第二年审批注册,第三年开工投产。这就迫使投资兴业者不得不“跑”。不“跑”就会丧失新项目,不把人际关系疏通就会贻误商机。这就提醒我们,降低企业人际关系成本,就得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尤其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行政府职能定位和机构设置,使服务型政府建设步子更快些,成效更明显些。

企业人际关系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人际关系成本不断攀升,还反映出一个问题:暗箱操作空间太大。从表面上看,暗箱操作好像与正式制度和正式程序不相融,其实不然。暗箱操作现象能够广泛存在,也有着制度基础,这个制度基础,往往就是正式制度和正式程序。换句话说,恰恰是正式制度本身,为暗箱操作留下了足够空间。我们经常会说到一个词——“运作”。何谓“运作”?就是要使不能办成之事能办成,使可能办成也可能办不成之事能办成,使能办成之事快些办成。反过来,你如果不去“运作”,不能办成之事当然办不成,有可能办成之事及应办成之事也办不成,就算那件事能办成也不知要拖到哪天才有人给你去办。

暗箱操作空间就越大,办事也就越难,办事成本也就越高;问责跟不上,“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歪风就刹不住。从这个角度看,降低企业人际关系成本,制度设计就得更科学和严密些,要有可考量的标准,有科学流程,有相应问责。而且,应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但无论是办事制度还是问责制度,以及权力阳光运行制度,都需要认真执行,谁违规就追究谁责任,绝不能下不了手。说到底,制度是解决问题的良方,绝不是“一贴就灵”的妙药。如果仅仅是满足于制度设计,而不能加以推进,制度再好也难免沦为一种“形式主义”。

上一篇:项兵:不同的梦想
下一篇:范浩里:PEC管理模式的“晋商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