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董事长“难产”真相:高层因风险忧虑而迟疑

  中国董事局网资讯:当财政部的印记逐渐褪去后,所有人都在观望,究竟谁能成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的新掌门。此时在中投公司的门外,传闻中等待任命的包括原证监会官员、银行官员、地方政府官员,但最终脱颖而出的可能不是最想去中投的人,而是最适合中投的人。

  5月27日,中投公司公告,国务院任命原工商银行副行长李晓鹏为中投公司监事长。据腾讯财经了解,中投公司原监事长、曾任财政部副部长的金立群未来很可能搬到国贸写字楼2座,就任中金公司董事长。但这家掌管1.55万亿元资金的主权基金的董事长,继任者依然没有出现。

  自楼继伟从中投公司回归财政部任部长,至今已有72天,在这72天里,楼继伟仍然兼任着中投公司董事长一职。新的中投董事长“难产”,给了好事者一次玩“猜猜看”的机会。

  此前盛传,现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的屠光绍是可能性最大的人选,而他的竞争者包括央行副行长兼外管局局长易纲、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以及中投公司现任副董事长高西庆。

  腾讯财经从接近中投公司的人士处获悉,所谓多种备选方案,实际上连中投公司内部也不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解决了监事长的新老更替后,新的中投公司董事长很快就会浮出水面。

  而中组部及更高层在董事长人选上的迟疑,可能并非来自人为因素,已经发生剧烈变化的客观环境,或许才是中投董事长“难产”的真正原因。

  中投的回报压力

  对楼继伟来说,他可以为不用“红着脸”赴任财政部部长而感到欣慰。

  腾讯财经独家获得的一份中投公司未经审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投公司境外净投资收益率10.65%,这一数据说明,中投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年化投资收益率超过5%,已经足以覆盖中投公司的资金成本。

  中投公司赚钱了,这对于资金成本不菲、资金量庞大的中投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07年,中投公司成立之时,财政部发行了一笔1.55万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以此向央行购买了等值的外汇储备,约2000亿美元,作为中投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这一特别国债的票面利息约为4.3%到4.5%。也就是说,中投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当时,搭伙接过“烫手山芋”的楼继伟、高西庆、金立群等人发现,每个工作日,中投公司必须有3亿元人民币的盈利,才够覆盖成本开支以及对投资回报的要求。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中投公司“出海”的第一个年头,就因投资黑石、摩根士丹利而发生浮亏,这曾经让中投公司的一干高管颇为尴尬,在公开场合被问到此事,甚至会面露难色。

  2009年,中投公司终于打了一个翻身仗,全年境外投资回报率为11.7%,与汇金合并,实现了12.9%的总资本回报率。直到此时,中投公司的高管才长舒一口气。

  从这一年开始,交完学费的中投公司开始在国际市场展现自己的判断能力,比如拒绝国际通用的“管理人收取2%的管理费,并获得20%的超额利润分成”的托管模式;反思长期坚守一种资产配置的模式;质疑国际金融体系的合理性等。

  但改变并不意味着中投公司能够一直规避风险,2011年海外投资再次出现浮亏,直接导致中投公司累计年化投资收益率低于4%。楼继伟、高西庆等人再一次感受到了压力。

  显然在不断变化的投资环境中,中投公司的高管需要很强的承压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品尝了2012年的甜蜜后,环境再一次发生了变化,考验中投的时刻再次到来,这一次接受挑战的,可能是中投公司的新董事长。

  复杂的外部环境

  高西庆对美国政府目前的态度非常不满。在4月召开的博鳌论坛上,高西庆透露,美国人正在不断向包括中投公司在内的中资企业或机构说“不”。

  一个占全球GDP38%的市场,成为了一个受限的投资区域,这对中投公司来说,不是一件好事。美国的封闭,源于对美国国内资本和产业的保护,同时也是对中投公司自身性质的忌惮。

  从中投公司诞生那一天起,就决定了中投公司并不是一家简单的国有企业。一位接近中投公司的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在中投公司过去多年的海外投资经历中,最苦恼的事情不是找不到好的投资标的,而是对方不卖给中投公司。很多政府没有把中投公司当做一个企业,而是当做中国的一个政府部门,来自意识形态的责难,给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带来了很大麻烦。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投公司总是试图去政府化。中投公司实际上有两个主要的子公司,一家是中央汇金公司,一家是中投国际公司。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项目由中投国际来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中投公司更希望别人用中投国际来称呼他们,因为中投国际的企业性质更加显著。

  政府身份构成的障碍只是相对而言,有些时候,政府身份也会成为中投公司的通行证,如何权衡需要中投公司自己来拿捏。

  在美国不断拒绝中投公司的同时,欧洲向中投公司敞开了大门,不过欧洲自身接连不断的债务危机,时刻向它的投资者展示着风险。甄别风险中的机遇,是中投公司在欧洲需要面对的课题,而中组部显然会要求新的董事长,能够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来做重大的投资决断。

  在国内,局面依然复杂。2013年对汇金公司控股的金融机构来说,是关键的一年。一参一控的期限将至,汇金所控股的银行、券商或将启动上市程序,整合旗下金融资产,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谁主中投?

  综合中投公司面临的挑战,中组部对中投公司新任董事长,可能会有如下的要求,比如懂金融、风控强、有国际视野。

  最初被关注的屠光绍,其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1995年,319国债期货事件爆发后,屠光绍被任命为中国证监会交易部主任,他对风险的理解可能相比其他人要更深刻。1997年,屠光绍开始担任上交所第三任总经理,同时兼任证监会秘书长。在上交所任内,一直致力于推动国际板上市,这种国际化的思维,一直延续到屠光绍就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在担任地方政府官员时,怎样推动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始终是屠光绍思考的问题。

  一位接近屠光绍的金融业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屠光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在上海科技金融方兴未艾之际,屠光绍给了法律地位模糊的科技金融企业诸多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屠光绍在证监会任秘书长期间,其序列排在时任证监会副主席的高西庆之后,并多次与高西庆共同出席公开活动,对高西庆并不陌生的屠光绍,或许能较快进入角色。而证监会一脉,将取代财政部,成为中投公司新的主力执行者。

  不过,从李晓鹏的任命来看,银行系一脉进入中投的可能性也不小。李晓鹏在到中投公司前,任工商银行副行长,其老同事姜建清,凭借多年的金融运作经验,进入中组部的视野也不奇怪。

  而中国另一个管理外汇储备的行家,也有着充足的理由和条件入围。对身兼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的易纲来说,丰富的外汇管理经验,是直通中投公司董事长办公室的最佳阶梯。

  从中投公司现有的管理层来看,出自证监会、央行、银行的人士兼而有之,任意一人的到来,可能都不会在内部产生太大的抵触。或许中组部及更高层目前要做的就是果断地下决定,因为再周密的盘算可能永远赶不上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变化快。

上一篇:致远董事长徐石:协同软件市场正在洗牌
下一篇:董事长出手拉开重组大幕大商有望结束“无主”状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