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2012年固定投资增长适度稳健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

  中国:2012年固定投资的增长适度稳健

  • 未来固定资产投资不像某些人预计的那样急剧暴跌,而呈适度稳健增长趋势

  • 明年私人新屋开工可能减少,但公共经济适用房应该会提供一些缓冲

  • 工业升级相关的投资需求、潜在的有利于增长的财政措施应该有所裨益

  在发达市场日益增长的经济不确定性之中,对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的担忧有所加剧。除了发达市场萧条的需求对中国出口业的影响之外,受到房地产行业的主导,对2012年固定投资潜在急剧放缓的国内方面的忧虑日益增加。由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6.2%,固定资产投资(FAI)增长的大幅放缓可能为国家的整体经济带来风险。

  我们认为,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可能适中但仍是稳健的。由于政策紧缩开始产生影响,私营部门的房地产投资可能放缓,但经济适用房施工的稳健增长应该会提供一些缓冲。近年来,与制造业的全面升级相关的投资已经显示出强劲的增长,这种趋势可能将持续下去。此外,随着对外部环境日益加剧的忧虑,财政政策可能将变得更有利于增长,从而可实现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扩张。整体而言,我们预计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按名义和实际价值计算将分别较上年上升18%和15%,分别较2011年的预测同比增长率23%和17%适度放缓。 上述增长率将与2012年的整体经济增长率8.3%相一致。

  所有人都在关注住房部门

  自2009年12月以来一直在实施的针对住房部门的几轮紧缩措施已经开始抑制市场。住房成交量已经从2009年的峰值缩减约一半,房价已显示出好转的迹象,大城市的库存销售比显著上升。关于对固定投资的宏观影响,迄今为止新开工的楼面面积维持稳健的增长步伐,到9月份年初迄今同比上升23.7%。然而,土地销量显著下降,到8月份同比下降9.5%、300万英亩。鉴于日益放缓的住房交易对开发商的现金流量的影响,2012年上半年私人新屋开工可能会开始下降。

  同时,对公共经济适用房计划的政策支持日益增加:在今年1,000万套经济适用房的目标中,据说到9月份98.6%已开始施工,而且中央政府为该计划提供信贷支持。因此,即使假设2012年私人新屋开工下降10%-15%,但未来几个季度内1,000万套经济适用房的持续施工(明年新的经济适用房目标将使目前的规模扩大)应该会对房地产投资总额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支持。实际上,2009年年初,在房地产行业紧缩政策最激烈的阶段,新屋开工(仅包含私营部门活动)较上年下降15%-17%,但房地产投资总额仍较上年上升8%-10%。目前,在经济适用房计划可靠的支持下,我们预计2012年房地产投资总额将按10%左右的增长率适度增长。

  工业升级;财政支持

  关于其他主要投资类别,尽管外部需求预计将放缓,但机械制造和电子设备的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资的重要要素)可能会继续呈现稳健增长。事实上,近年来此特别的固定资产投资要素已表现出回弹性、强势的扩张,甚至在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最糟时期和中国出口骤降的时期。我们认为,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经济稳定的工业升级,由于制造业不断向增值链上方发展的趋势,未来几年内工业升级的过程可能会持续下去。

  此外,随着全球经济日益加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来自发达市场世界的最终需求走软),中国的决策者可能会考虑于年底或明年年初采取某些支持增长的措施(可能始于财政方面)。尤其是,在对经济适用房高调的政策支持以外,近几个月内主管部门已公布支持重大水利工程等特定行业的政策。

  同时,某些类别的基础设施投资有所放缓:到9月份年初至今铁路投资较上年下降19.0%,反映了铁路行业的融资忧虑和整体的安全问题。然而,看来相关主管部门最近已经变得更支持该行业,例如为铁路债券的发行提供担保。更重要的是,到明年,由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趋于稳定且信贷控制措施预计将有所缓和且预计消费者物价指数通胀率将趋于温和,根据十二五规划的城市化和区域增长重拾平衡的目标,西部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可能会加速。

  整体而言,由于新开工投资项目总数—整体固定资本投资增长的重要前瞻性指标—9月份年初至今较上年提升23.4%,固定投资看来将于明年呈现适度但稳健的增长趋势。在更广泛的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逐步放缓与长期政策目标一致,而且将是中长期内使经济增长来源转离投资和出口的重要步骤。

上一篇:杨轶清:温商为什么还是一匹野马
下一篇:专家: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国际收支失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